农行路演倒计时19还是25元

频道:银行理财 日期: 浏览:0

农行路演倒计时:1.9还是2.5元?

农行路演倒计时:1.9还是2.5元? 更新时间:2010-6-15 0:00:18   6月9日,证监会发审委审核通过了农行首次公开发行申请;6月10日农行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H股发行获准。以此为标志,农行IPO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另据知情人士透露,农行已经确定在端午节后展开路演。路演将从北京开始。

发行定价不会低

近日,有分析师估计,农行发行市净率应在1.5倍左右。这将是农业银行A股的市净率最低要求,以农行披露的去年每股净资产1.27元计算,发行价最低为1.905元,低于市场传闻的2.5~2.6元。

农行内部的一位人士不认可上述分析。他认为,2.5~2.6元的发行价是有基本面支撑的。公司IPO定价高低还往往受多种因素影响,与公司的基本面以及定价时资本市场走势密切相关,目前谈发行价格为时尚早。

“农行作为一家横跨城乡,并在城市与县域两个市场均占据主流地位的大型商业银行,具备向客户提供全面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将显著受益于未来城乡经济的协同发展。考虑到上述因素,农行的发行定价有可能获得较好的估值。”上述农行内部人士说。

在2003年之后,中国启动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以及工商银行等三家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三家银行相继上市。分别对比三家国有上市银行当初的招股说明书和之后的历年财务报告会发现,这三家银行的信贷业务稳步增长、中间业务收入及占比逐步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成本收入比也得到了有效控制。经过金融危机的考验,投资者特别是国际投资者对中国银行业的认识已经发生根本的变化――中国银行业的投资价值正在获得广泛认可。

农行此次没有引入外资战略投资者。这让农行消除了建行上市之时曾遭遇的“贱卖论”的困扰。从农行的预披露的招股说明书看,农行对自身的价值充满信心。这种自信让农行不仅对A股的发行感到乐观,对H股的发行上市过程中吸引基石投资者也底气十足。

有报道称,基石投资者所拥有的股份,将占A股发行总量的30%,占H股发行总量的40%。对于这种猜测和分析,农行内部的一位人士表示,一些大型机构投资者确实对农行股票表现出极大兴趣。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下一步农行的改革重点将是进一步完善银行公司治理,改制上市是总行层面推动的,而上市之后,新的治理结构的推行,风险防范能力的提升需要总、分行联动,渐进完成。

预先披露的农行招股说明书显示,农行本次拟通过A+H发行上市,计划发行不超过222.35亿股A股股票,占A股和H股发行完成后总股本的比例不超过7%;与A股发行同步,农行拟通过香港公开发行和国际配售初步发行不超过254.11亿股H股。

三农金融价值受关注

随着农行上市步伐的加快,在过去曾广受质疑的“三农金融”业务价值正在被投资者重新认识和关注。

预披露的农行招股说明书显示,农行通过位于县域地区的2048个县级支行和22个二级分行营业部,向县域客户提供广泛的金融服务,上述业务统称为三农金融业务,又称县域金融业务。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农行拥有大型商业银行中最多的县域网点,覆盖了全国99.5%的县级行政区,农行的12737个县域机构大部分位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县级市所在地及县城。网点的高覆盖率以及网点所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足以让投资者重新审视农行三农金融业务的今天。

截至2009年12月31日,本行拥有县域个人存款账户3.4亿个,县域个人贷款客户360.4万个,对公存款账户数115万个,有贷款余额的公司客户3.37万个。

农行的县域客户结构在近年来已发生根本性变化――过去以供销社、粮棉油收购企业和乡镇企业为主的县域客户结构,已被新时期的优质公司客户和中高端个人客户等为主的客户结构所取代。

如在零售银行业务领域,农行重点发展了县市居民、个体商户、富裕农户等中高端个人客户,通过设立县域理财中心培育中高端优质客户,并针对个人客户的资产规模制定相应的销售策略,充分抓住县域居民财富增长、消费水平提升所带来的零售银行增长机遇。

用数字说话更有说服力。农行三农金融业务的风控能力和经营效率持续改善,财务业绩增长明显――税前利润从2007年的94.34亿元增加至2009 年的209.4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49.0%。

此外,农行三农金融业务所享受到的诸如税费等优惠政策,也是投资者看好农行投资价值的依据。

农行还通过全行性的结算平台和网络向县域客户提供中间业务产品和服务。农行向县域公司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投资银行业务品种。农行还与保险公司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在县域地区代理各类金融产品销售,向客户推出投资理财和风险管理产品。2009年,农行在县域地区理财产品销售总额318亿元,代理销售基金530亿元,代理发行凭证式储蓄国债39亿元,分别较2008年增长382.7%、10.5%和22.8%。

光学影像

影像测量仪系列

光学测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