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配建设施当年移交当年投用,海淀上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正式运营2、不给群租房、小作坊留空间,海淀上庄拆违建恢复原貌3、山东临朐:工业强街激活“一池春水”
配建设施当年移交当年投用,海淀上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正式运营
“现在进来就感觉到‘家’了,经过改造提升,变得舒服多了,不仅有大人活动的场地,还有小朋友玩的地方,休闲、看娃两不误。”12月20日,记者在海淀区采访时获悉,位于海淀区上庄镇馨悦家园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心近日正式运营。这是海淀区疏整促工作配建设施“当年移交、当年投用”的一个典型案例。
1814平方米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设置书画展览、图书阅览等多个活动室
公共文化服务空间的拓展和综合利用是公共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上庄镇馨悦家园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面积1814平方米,主要包含书画展览、图书阅览、文化培训、文化交流四大主要功能。
海淀区疏整促工作配建设施“当年移交、当年投用”,海淀区上庄镇馨悦家园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近日正式运营。海淀区供图
项目启动初期,就考虑到了各类人群的使用需求,设置了文化活动室、舞蹈培训室、图书室、儿童阅览区及展厅等功能区,更好的为社区居民提供多元化的文化体验。
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坚持‘办公空间最小化,服务空间最大化’原则,合理划分社区服务空间改造功能区域,优化和完善服务环境。改变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行政化设置模式,改‘办公柜台’为‘服务吧台’,用沙发、圆桌、茶几、可收缩桌椅替换行政化办公桌椅;弱化挂墙制度、锁窗防护栏等行政化格局,构建亲民暖民的服务场景,让居民群众一走进活动中心就有‘回家’的感觉。”
海淀区上庄镇馨悦家园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内,社区居民正在打兵乓球。海淀区供图
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里,文化活动室乳胶漆墙面色彩鲜明,橘色、白色、灰色三色拼接,延伸空间的同时,给人一种活力张扬的感觉,加上地面的地胶饰面,更让整个空间充满活力。舞蹈培训室天花采用铁丝网造型,和软膜发光灯造型,墙面运用鲜明色彩的乳胶漆,地面采用地胶饰面,将空间打造成现代风格,具有活力的空间。
图书室以浅色木饰面书架为主,儿童阅览区墙面则采用软包饰面,在丰富墙面的同时,增加安全性,并搭配有全包座椅,营造一种安静、温馨的读书氛围。展厅空间墙面是素色竹碳纤维护墙板饰面,墙面配有挂画线,轨道射灯,为社区举行书画展提供了展示空间;多功能厅的墙面则采用吸音板饰面,天花板为木纹铝方通吊顶,增加了空间的舒适性。
海淀推动重点小区配建设施“当年移交、当年投用”
“十四五”时期北京市深入推进新一轮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将“商品住宅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移交投用”作为改善居民居住环境的重要切口之一。海淀区落实全市部署,统筹做好配建设施投用资金保障、人员配备、施工改造等工作,推动重点小区配建设施“当年移交、当年投用”。
今年4月,海淀区发改委、区文旅局实地调研走访该项目现场,从项目立项可行性、资金支持、项目推进等方面协调沟通;上庄镇党委、政府及各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合力完成配建设施“当年移交、当年投用”。
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一经启用,不少居民都竖起了大拇指,居民李艳芳说:“文化活动中心不仅温馨舒适,颜值还高,社区有活动我们都喜欢来参加,大家还约着来这里开展各种活动,也让我们社区生活环境更加有爱。”
住宅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顺利移交投用,是实现居住项目使用功能、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确保居住品质的重要环节。如今,上庄镇馨悦家园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
“海淀区将继续紧扣‘七有’目标和‘五性’需求,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疏整促’目标任务落到实处,着力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海淀区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新京报记者 吴为
编辑 唐峥 校对 李立军
不给群租房、小作坊留空间,海淀上庄拆违建恢复原貌
农民在耕地、林地等地块上盖出租大院,用于群租群居和小作坊加工生产等,这样的违建在京郊一度十分常见。
按照“新增违建零增长、存量违建负增长”的工作要求,近日,海淀区上庄镇对位于梅所屯村的一处约2200平方米的违法建设依法拆除。拆后将根据土地原有性质退耕还林等,恢复土地原貌。
据了解,该处违法建设位于梅所屯村西北侧,主体建筑建于2009年左右,用于出租大院群租群居及小作坊生产加工等用途,地类涉及耕地、设施农用地、林地及村庄地。出租房里租户各行各业都有,人员结构复杂;小作坊主要加工铝合金门窗等,一直到拆除前都在营业。
这些违法建设占用了耕地、林地不说,建筑质量难以保证,同时居住人员密集,私搭电线严重,加之门前道路狭窄,一旦发生火灾,极易引发消防等重大安全隐患。
拆违前期,执法人员下达拆违通知书,并多次与当事人协商,取得了当事人的配合。拆违现场,执法队员和工作人员均佩戴了口罩,另有工作人员及时疏散周边群众,避免出现人员聚集。拆违产生的建筑垃圾也第一时间清运,在违法建设房屋拆除的同时,实现场干地净,确保周边环境整洁。
“上庄镇将持续推进‘无违建乡镇’建设,在违建治理方面继续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标准不降’,拆除违建不手软、不松懈,发现一处打击一处,同时持续加大巡查次数和执法力度,坚决遏制各类违建行为,真正还百姓一片净土。”上庄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山东临朐:工业强街激活“一池春水”
来源:临朐县融媒体中心
今年以来,东城街道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开展“重点工作攻坚年”活动为抓手,立足“工业强街”目标不动摇,聚焦项目建设、“双招双引”、城市发展、乡村振兴、民本民生、党的建设六大任务,主动作为,统筹推进全街道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1-10月份,全街道实现财政总收入10.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和12.7%。
抓项目,强招引,经济发展集聚新动能。坚持“大项目带动”战略不动摇,把项目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重心,一手围绕增量抓招引,一手围绕存量抓扩能,以大项目建设带动经济大发展。不断完善服务企业经理人制度,畅通服务企业“绿色通道”,集中力量克服疫情影响,力促工业经济健康发展,实现经济运行稳中向好。1-9月份,11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54.9亿元,工业总产值150.8亿元,利税1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10.6%和72.42%。华建、雷奥、蓝帆、联科、广华、中豪6家骨干财源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5.9亿元,上缴税金4.1亿元,增幅分别为13.7%和27.6%,起到“稳定器”作用。全街道31家规上铝型材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3.8亿元、实现营业收入84.9亿元、利润4.1亿元,分别增长11.6%、11.7%和14.2%。其中,华建铝业实现营业收入55.1亿元、利润3.9亿元、上缴税金2.52亿元,分别增长14.6%、14.1%和37%,继续发挥龙头企业骨干引领作用,带动全县工业经济整体稳健发展。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69.2亿元的华建、雷奥、蓝帆、联科等骨干企业扩能项目和弥美、天利、中欧涂装、中新振荣、伟业高端镁铝合金等重点建设项目全面开工,正有序推进;其中,蓝帆40亿支健康防护手套项目车间、立体仓库和研发楼建成,12条生产线运行投产,二期日产量达700万支;联科、雷奥、弥美、中欧涂装产业园、天利、人造细胞膜等项目计划年底建成投产。建美、广华、恒彩数码、米兰之窗等39个企业53个技改扩能项目稳步推进。“双招双引”扎实推进。依托高端铝加工产业平台建设,全力推进产业链招商,顺利签约落地伟业镁铝合金、佰信达铝业、费尔汇康高端入户门等投资过亿元项目9个;智慧康养小镇、中医药智能制造产业社区等11个项目完成立项,美妆产业园、网驿·潍坊智能制造产业港等在谈项目7个;对接高层次人才30人,签约引进8人,建立博士工作站、院士工作站2处,搭建校企合作平台2家、线上平台2个。
抓城建、重品质,城市发展环境得到新提升。按照建设“一个大花园”的总体思路,深入推进“绿满城乡、秀美临朐”专项行动,统筹做好道路改造、城区绿化等提升工程,城市环境更加优美。加快推进基础设施改造。成立10个专班,在全力配合县里实施营龙路、东镇路、东阳路等道路建设基础上,完成总投资2300万元的营乜路、朐阳路、老潍临路和牛山路改4条道路改造提升工程;高标准实施总投资2100万元的营子河治理工程,目前,完成工程总量的90%。优化城市发展环境。按照“园林景观”标准,对城区克黄线、营龙路、潍临路等10条道路进行高标准绿化,完成投入1193万元,绿化总里程18公里,绿化面积100万平方米,打造城区道路节点22处,城区形象显著提升。强化城市管理,开展“城市管理集中攻坚月”活动,大力整治城市“十乱”,落实门前“五包”,切实规范市容秩序。全力打造宜居社区。滨湖、营龙等8大安居工程稳步推进,万华城、华府御园等5个高端住宅小区加快建设,万达广场、会展中心、华建五星级酒店等一批高端商贸服务业项目同步推进,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
抓产业、补短板,乡村振兴实现新突破。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突出产业振兴带动,做好农业现代化特色文章。加快农业园区建设。统筹规划建设农业园区项目3处,总投资1.2亿元的中新振荣国家现代化智慧化养殖特色产业园区,养殖一区完成土地整平,首批鸭舍正在建造;黄埠店万亩蜜桃农旅特色产业园,推出“华君康”系列果膏4个产品,改良蜜桃品种100亩;华建农业生态科技示范园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基地名单。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新增高效农业示范田1250亩,投资76万元的徐官小农水水利设施建成投入使用,流转土地1500亩,推动朱位、徐官片区2处设施农业园区建设。全面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美化、道路绿化三大工程,户户通全面完成,硬化面积120万平方米,农村改厕完成1579户;全街道共投入1437万元,清理生活垃圾1.95万吨、三大堆96处,完成荒山造林600亩,乡村绿化565亩,通过乡村绿化验收合格村庄100个,农村“颜值”更加靓丽。
抓民生、促攻坚,社会事业得到新改善。抓牢抓实疫情防控。建立“五级”网格防控体系,落实疫情零报告、日报告制度,排查处置外来人员5400人;压实12个工业网格责任,协调解决45家企业就业人员1358人,搭建线上平台2个,各企业、商户、学校顺利实现复工复学。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严格落实303名帮扶责任人责任,对全街道627户1441名享受政策户,58户123名即时帮扶户实施洁居、农村特困群体互助养老扶贫、贫困精神障碍患者救治“三大工程”,软硬件材料进行全面整改提升,市县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加快重点民生项目建设。总投资1.5亿元的上庄教育园区开工建设,县人民医院东院二期项目正在配套完善,医疗综合楼内部施工。新建修复西朱、孔村、胡梅涧等5座桥梁,顺利完成张家崖村土地复垦任务,通过市县级验收;总投资1.08亿元的毕家沟安置项目已于7月1日开工建设,目前,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明年6月份建成交房。
抓基础、创品牌,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以提升基层组织力为重点,全力推进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六大行动深入开展。优化农村党建工作体系。自然村实现党组织全覆盖,建成五级联户网格,建立网格党小组335个,2656名党员实现联户,以“五比五验”活动为抓手,激励党员亮身份、亮承诺,激发干事创业新动能。加快推进城市社区组织建设。新成立9个城市社区,落实工作场所,配齐配全工作力量,构建起以居民区党组织为核心、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共同参与的“红色物业”新格局。持续规范村级财务管理,通过村企结对,全面消薄,年内实现“财务独立核算的村全面消除空壳、90%达到1万元以上”的目标。狠抓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结合全县开展的思想作风整顿和“察民情、解民忧、促发展”大走访活动,注重在急难险重工作一线锤炼干部,重视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使用,通过“传帮带”和不同岗位的锻炼,加快年轻干部成长,组织选拔12名35岁以下干部担任社区党委副书记和站所业务负责人,激活街道干部干事创业的“一池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