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上林县白圩镇人大扎根基层助农秋收2、地质塌陷事发上林县白圩镇,13幢民房受损毁坏,篮球场成波浪形3、上林县白圩镇2015年工作综述
上林县白圩镇人大扎根基层助农秋收
金秋十月,稻花飘香。在上林县白圩镇万亩垌香米产业示范区一望无际的稻田里,饱满的稻穗沉甸甸地弯了“腰”,来回穿梭的联合收割机与金黄的稻浪绘就出一幅绚烂的丰收画卷。
人大代表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排忧解难
白圩镇是“上林大米”的核心产区,今年全镇晚稻种植面积7万多亩,产量预计超过2.8万吨,在保障全县粮食安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晚稻秋收的关键时期,镇人大积极组织50多名代表及时向各庄转发本地气象服务、农作物病虫情报信息共450多条,帮助农户抢抓晴好天气加快秋收进度并做好稻飞虱防治工作,避免稻谷出现倒伏、失收等情况。
为推动晚稻秋收工作安全有序进行,代表们联合村委干部及时了解19个村(社区)晚稻的成熟程度和收割面积情况,积极引导联合收割机前往各庄开展收割作业,同时为有机械收割需求的农户提供农机手信息,有效缓解了晚稻收割用机压力。代表们还积极向群众和农机手广泛宣传秋收期间的机械设备安全使用、稻秆有序处理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提升他们的安全生产和生态环保意识。
代表们以深入基层服务秋收工作为契机,通过“面对面”讲解、张贴宣传海报、转发微信信息等方式向群众宣传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和保护耕地的相关法律法规,不仅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也增强了群众对基本农田的保护意识,共同坚守耕地红线。9月份至今,累计张贴保护耕地宣传海报20张,通过微信向群众转发惠农政策信息1200多条。
无劳动力的困难户、残疾户等群众是代表们在开展秋收服务过程中重点关注的群体。代表们走访过程中发现5户群众存在秋收困难,第一时间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联系收割机收割水稻、装袋和运输湿谷、晾晒和储存谷粒,不断提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以实际行动践行为民服务的责任与担当。
下一步,镇人大将围绕晚稻秋收这个重点工作,扎根基层为人民群众多办实事好事,督促镇职能部门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切实维护种粮农民的切身利益,为秋粮丰收“保驾护航”。(李童)
来源:上林县人大
地质塌陷事发上林县白圩镇,13幢民房受损毁坏,篮球场成波浪形
由于昨晚的强降雨影响
上林县白圩镇覃排社区新荣庄发生地质塌陷
22日凌晨开始
白圩镇覃排社区新荣庄
陆续出现地面塌陷现象
截止5月22日11时
共造成民房塌陷13幢民房受损毁坏
涉及57人,围墙4处
约30亩鱼塘沉陷
导致约1万斤鱼陷入地底下
本次多处地方塌陷
影响面积范围约两百亩
由于及时发现并转移迅速
目前未造成人员伤亡
相关人员已安置妥善
当地政府已封锁现场并派人在各路口值守
有关这次塌陷事件的最新情况
本报还将持续关注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林县白圩镇2015年工作综述
县长蓝宗耿、副县长谭欢宁到国生肉牛养殖基地调研。2015年是白圩镇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积极倡导党组织建在扶贫产业链上,重点打造和提升的“示范村、示范点、示范带”党建链
县委书记韦志鹏在白 圩镇 扶贫发牛仪式为贫困户发牛。
2015年是白 圩镇 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白 圩镇 围绕“生态立镇、农业稳镇、旅游旺镇”发展思路,着力抓好精准扶贫、改善民生、乡村建设、特色旅游等工作,加快创建国家生态镇,主动适应新常态,克难攻坚,奋力拼搏,较好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并取得了新成效。
兴产业 争一流 精准扶贫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是产业扶贫模式优。超前谋划,主动作为,因地制宜,以点带面,创新“公司+基地+合作社+ 农户 ”、“公司+ 农户 ”、“合作社+ 农户 ”等多种产业扶贫模式,大力发展种养产业,涌现出国生1000头肉牛、狮螺塘尾350亩红心蜜柚、高长内甘节10000平方米铁皮石斛等一批种养示范基地。其中,局呇庄率先在全县以“公司+基地+合作社+ 农户 ”的模式发展特色养牛产业,在家的93户 农户 (包括全庄56户贫困户)全部加入合作社,目前已经自筹资金37.2万元、贷款255万元,共种草220亩,养牛197头。国家、自治区有关部门和县委、县政府领导多次到该镇调研指导工作,对我镇勇于探索、创新模式走特色精准扶贫、产业扶贫的路子给予充分肯定。上林县精准扶贫现场会、残疾人种养殖培训现场会先后在白 圩镇 举行。二是土地流转规模大。新增流转土地9000亩,总面积突破30000亩,是全县土地流转最大的乡镇,极大地推动全镇规模种养业蓬勃发展,农业规模化、产业化迈出新步伐。三是优质果蔬产业多。引进南宁市百香果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在覃排毛塘种植500多亩百香果,打造全县第一个最大的高效现代百香果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也是电商销售农产品及青年创业的典范。同时巩固发展柑橘、葡萄以及日子岭、龙湖基地蔬菜种植,全镇优质果蔬种植达20000亩,是全县最大果蔬基地。基地的建立既提高了当地 农户 的土地附加值,带来租金收入,又为他们提供了就业岗位,带来务工收入。
覃排田园风光。
国生肉牛基地。
百香果基地硕果累累。
推文化 促旅游 生态旅游建设取得新成绩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白 圩镇 紧紧抓住我县“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的契机,深入挖掘和包装旅游文化的内涵,拓展文化传承功能,促进生态旅游和历史文化的深度融合。一是抓节庆,促旅游。成功举办我县第九届万寿节活动,进一步打响“万寿节”活动品牌,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探索聚人气、促商气的各种节日活动,如扶持一批乡村文艺队,参加节日文艺晚会、乡村文艺大展演等活动,大力弘扬唐城唐碑、彩架游、傩戏等历史民俗文化,进一步提升白圩知名度和美誉度。白 圩镇 《节节甜》节目荣获南宁市第六届乡村社区和谐文艺大展演舞蹈类(乡村成年组)二等奖。二是抓特色,创示范。积极抓特色旅游建设,重点扶持发展农家乐,打造示范亮点。打造全镇4家知名农家乐,其中覃排鱼王生态鱼庄获得“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称号,是全县唯一一家“自治区四星级农家乐”;红林山庄被评为自治区三星级农家乐;计划投入600万元打造爱长村良水庄市级旅游扶贫示范点;覃排“清水河”正在申报自治区乡村旅游示范区。三是强基础,促提升。完成智城遗址文化广场建设,投入30多万元实施爱长村长衫庄至智城庙道路硬化建设以及智城遗址路面扩宽项目;完成不孤庄村史室、鼓岩书院、赵坐村土特产展示销售长廊建设;建设4座A级旅游公厕,完善升级旅游配套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能力。
强党建 树典型 基层党建工作得到新提升
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努力使每个党员都成为一面旗帜,每个党组织都成为一个战斗堡垒,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一是“两新”组织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新成立国生生态牧业有限公司、不孤村老年协会等4个“两新”组织党支部。其中,国生党支部以“支部+公司(基地)+合作社+ 农户 ”的经营模式与“五村五镇”党组织联系发展养牛产业;不孤村党支部新建了党建文化长廊,凸显岭南状元村“士读农耕”民族文化品牌效应。二是 党建示范点 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积极倡导党组织建在扶贫产业链上,重点打造和提升的“示范村、示范点、示范带”党建链,夯实基层组织基础,激发基层组织活力,提升党员队伍战斗力。进一步推进覃排社区毛塘葡萄种植党建示范基地,狮螺村塘尾庄三红蜜柚党建示范基地建设,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实现扶贫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引领贫困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三是党风廉政教育常抓不懈。严格落实“两个责任”,扎实开展《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学习贯彻活动,邀请县纪委主要领导给全镇党员干部上警示教育课,并组织党员干部到县检察院参观党风廉政教育基地,保持了全镇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环境。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振兴发展的攻坚时期。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白 圩镇 提速发展的机遇之年、关键之年。该镇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紧密团结和依靠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先人一步,快人一拍,抢抓机遇,进一步拓宽“生态立镇、农业稳镇、旅游旺镇”发展思路,不断强化措施,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在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谋发展,加快项目建设和产业优化升级,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与全国、全区、全市、全县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卢娇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