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按照中央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围绕建设“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的目标,积极探索适应本市乡村振兴的创新举措。我们总结、提炼了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在土地利用和规划建设方面的探索经验,希望这些经验能够为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作的村镇及部门提供启发和借鉴,共同将乡村振兴工作推向新阶段。上期给大家介绍了宝山区塘湾村的沪苏厅堂建筑改造,在接下来的推送中将为大家介绍健康管理中心的相关情况。
基地简介
场地基本情况:
基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
基地南面为塘湾村生态林,东临河道荻泾及稻田,西临农民自建宅,北接现存仓库及河道,周边景观资源丰富。基地内部为原塘湾村村民委员会及老旧仓库,地势平坦。
项目建设中1#2#楼鸟瞰(实景图)
基地现状(实景图)
河道现状(实景图)
周边现状(实景图)
作品介绍
设计理念:
项目依托塘湾村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本底,布局以母婴康养产业为核心,集康养医疗、服务配套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康养产业聚落。本案为母婴产业聚落中重要的建筑载体,后期将引入国内母婴康养产业领军品牌,围绕新生命早期的关键1000天,提供母婴康养全生命周期的专业化、高品质服务,同时通过为周边村民提供部分工作岗位,促进村民就地就业。
月子会所考虑项目特殊服务群体,与其他居住属性建筑项目相比,是最独特的“长达一个月的足不出户”。设计考虑不应让孕妇、新生儿“困于斗室”,密切关注孕妇与孕妇之间、居室与居室之间、居室与公共空间之间的关系。
1#楼考虑原地形为南北进深长,东西面宽短,主要景观资源在南向西向,为了让尽可能多的居室争取到南面阳光和景观资源,设计在建筑中间置入公共“庭院”,形成内部开放的公共景观空间,与底层公共服务用房形成一体,使其拥有交往属性;同时在二层、三层东西两侧置入屋顶花园,形成微景观,既解决了客房南向采光问题,也为每个套房提供了一个私密的观景平台。
1#楼入口立面(效果图)
建筑体量上的切分,消解了原完型建筑形体对周边环境的压迫,错落的平台、屋顶,营造出特殊的乡村风格的天际线。将单体建筑进行切分,使其外观有江南村落的空间意向,建筑与周边乡村环境交织一体。
3#楼建设中(实景图)
由于项目位于乡村,建筑主材采用了白色涂料、木色格栅、沥青瓦,建筑屋顶提取、抽象江南民居曲线屋顶,重构聚落空间意向。
1#楼一层平面图
1#楼二层平面图
1#楼三层平面图
实施成果
设计屋顶檐口设计采用内檐沟做法进行有组织排水,避免雨水对白墙的冲刷,顶部压顶对白墙、屋顶进行界面分割;白墙上窗户、格栅装饰等采用木色铝合金管,提高建筑整体暖色调,增加适度的丰富性和层次感,呈现出江南白墙黛瓦大基调下的肌理质感形式要素的提炼与转译,使得材料的特性在建筑结果中体现。
1#楼东立面(效果图)
3#楼建设中局部(实景图)
3#楼建设中(实景图)
完
下期预告
下期将为大家讲述塘湾村双创中心,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