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优秀历史建筑兰心大戏院整体修缮及功能提升工程纪实

频道:财经新闻 日期: 浏览:0

兰心大戏院坐落于茂名南路57号,为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于1931年建成,总建筑面积2807㎡,由哈沙德洋行委托戴维思和勃罗克设计,整体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府邸式风貌,外貌与结构又有仿美国近代建筑风格之处。与锦江饭店、法国总会和国泰电影院相毗邻,是中国最早的西式剧场。

兰心大戏院

兰心大戏院历史悠久,先后经历三次重建。最早为1866年英国侨民在英租界内自发建设的木结构剧场,后被一场大火全部烧毁。6年后,在博物院路(今虎丘路)临近英国领事馆附近重建一座三层楼的仿欧洲歌剧院风格的砖石结构建筑,为第二代兰心大戏院。“二代”兰心大戏院不仅是外侨的戏剧中心,也逐渐成为了我国话剧活动的主要启蒙殿堂和演出场所。

第二代兰心大戏院历史照片

随着上海时尚文化娱乐中心西移,以及电影放映业的兴起和戏剧业的日渐萧条,1929年1月,在接近新法租界中心的西区迈尔西爱路与蒲石路(今茂名南路、长乐路)转角地新造钢混组合结构剧院,并沿用兰心大戏院这一名称,成为第三代兰心大戏院,也是我们现在看到并仍在使用的兰心大戏院。

第三代兰心大戏建筑历史照片

在历经自然老化损伤和高频率的观演使用损耗后,建筑及内部设施设备陈旧老化,已无法满足高水准演出需要。2020年7月,围绕还原历史建筑原貌、提升剧场建筑安全性能、改善演出及配套空间使用功能,兰心大戏院整体修缮保护工程正式启动。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承担了此次兰心大戏院修缮工程,以匠心工艺和创新技术,让这个满载记忆的剧场完成蜕变。

还原历史风貌 保留剧场记忆

1 外立面特征饰面的精细化修复

兰心大戏院外立面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府邸式风貌,装饰较为丰富。入口主立面门柱上端有圆型装饰线,中部为罗马券窗,檐口和阳台处为花叶形牛腿装饰;两侧西、南立面上部为褐色泰山砖,下部为花岗石石材,简约复古、高端大气。历经日晒风吹、雨水侵蚀后,外立面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部分泰山砖出现霉变、破损、空鼓、剥落,檐口线条出现开裂、剥离,花岗岩石材发生锈斑污染等问题。

泰山砖饰面修缮前后对比

此次修缮严格贯彻最小干预和精细化修复理念。对外立面的12000余块泰山砖逐块查勘定损,制定针对性修复方案。采用专业脱漆剂涂刷清洗饰面,石灰基勾缝剂进行勾缝修复,天然水硬性石灰注浆料对空鼓部位加固处理等,前后共计8道工序,还原饰面原有光泽。

针对花岗岩饰面出现的裂缝、孔洞、锈斑等情况,采用泥敷与砂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无损伤专项清洗,并用专用工具对饰面破损部位进行修补。另外,由于南立面在使用中将原花岗石改为仿泰山砖的饰面,此次根据历史图片和图纸,恢复了原有的花岗石饰面,修复后的立面整体协调统一。

花岗岩饰面修缮前后对比

2 外立面钢制门窗传统古法修复

外立面钢制门窗为建筑重点保护部位。部分门窗出现变形、生锈等劣化现象,较多玻璃损坏或缺失,门窗隔声效果难以满足剧场声学需要。为了最大程度地保护历史建筑原有风貌,对变形的原有门窗框进行整形校正、切割更换锈蚀构件;将原单层玻璃更换为中空玻璃,提升门窗扇隔音性能;延续老工艺材料卡子油灰固定门窗扇玻璃,按照原样式修复损坏铰链、补齐窗扇配件,提升门窗使用性能,恢复钢窗原有风貌。

钢门窗修缮前后对比

3 一楼进厅水磨石地坪复原

室内一层进厅为观众主入口,两侧沿墙分布主楼梯将观众引导至二层。室内采用米黄大理石墙面、金箔装饰柱头、双色结合的大理石墙裙。在历次修缮改造中,大厅地面被改造为米黄色大理石。

修缮前的室内一层进厅

此次修缮按照当时建造图样,将地面饰面恢复成水磨石地面,与两侧水磨石主楼梯交相呼应。为复原水磨石饰面,对水磨石图案进行排版深化、材料组分分析、饰面试样,制定了铜条分格三色图案相互围绕的水磨石纹样和材料配比级配。采用传统施工工艺,通过拌料、铺平、反复打磨的方式重现历史原迹。为保证复原效果,采用四建自主研发的水磨石配比自动分析仪,对修复后的水磨石效果进行定量化评估。

复原后的一楼进厅水磨石地坪饰面效果

修缮后的兰心大戏进厅

4 观众厅特征饰面数字化复原

兰心大戏院观众厅为室内核心区域,有着夺人眼球的圆穹顶。大厅四周点缀着简洁精致的几何装饰图案,精美的镂空镶金设计向上延伸并汇聚至圆拱形吊顶,如同一出戏剧渐入高潮。在历次改造使用后,穹顶饰面、墙板样式和舞台台口等已不复原本耀目的模样。

修缮前兰心大戏院观众厅

此次修缮在专业检测单位进行结构安全检测的前提下,对穹顶原有装饰基层进行修补和增强,对穹顶饰面及观众厅墙面以和舞台台框等区域装饰线条进行复原,并按照原有建造样式,定制新型GRG饰面板,优化墙面装饰构造层,并安装穿孔吸音板。

1930年兰心大戏院观众厅和舞台的建造图纸资料

在复原过程中,针对如舞台台徽、穹顶装饰线条等特征形制较为复杂、价值较高的装饰饰面或构件,参照影像资料,按照原形制,通过3D建模的方式进行花饰线条和构件的翻模、定制,并通过预制拼装的方式进行固定,还原30年代的风格特征的同时提升观众厅观演声学效果。

兰心大戏院舞台台徽数字化翻模制作

舞台台徽

修缮后的兰心大戏院观众厅

提升安全性能 拓展使用功能

此次改造结合剧场使用功能需求,对原有平面布局进行适当调整,优化了化妆间、办公区等配套用房空间,并在最小干预原则下对部分结构构件采取增大截面加固、粘钢加固的方式进行补强提升,以满足最新功能使用需要。针对历史建筑加固保护,从最小干预角度出发,尝试应用高性能喷射混凝土(UHPC)代替普通混凝土对承重砖墙进行单面加固,加固性能更优,材料用量降至原来的一半,大幅降低了老建筑的附加自重。

主立面承重砖墙UHPC内侧加固

通过优化消防系统,更新消防设备设施,增加消防喷淋、水炮等消防点位,进一步提升兰心大戏院的整体消防安全保障。在舞台设施方面,围绕灯光、音响、舞台机械和主控系统等进行全面改造,舞台机械更新换代,声学设备设施进一步提升,进一步优化观演环境,以满足现代化的戏院演出需要。

修缮后的兰心大戏院舞台

修缮后的兰心大戏院,不仅恢复了上世纪的建筑风貌,在演出环境、观演舒适度、安全保障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提升。

数字化技术助力百年兰心保护

1 观众厅穹顶智能监测技术

观众厅穹顶结构构造形式复杂,采用钢桁架梁-混凝土屋面板组成的空间组合结构来悬吊水泥板材质的穹顶装饰面。历经90多年的使用后,穹顶的各项性能均有所衰退,在观众厅安全运营和使用上存在隐患。

修缮后的观众厅穹顶

观众厅穹顶作为重点保护部位无法进行整体更新替换。工程在做好穹顶保护修缮,消除安全隐患的同时,对兰心大戏院穹顶服役状态进行实时动态监测,通过在观众厅穹顶关键部位安装监测传感设备来监测穹顶特征部位变形情况,获取包括钢屋架的倾斜、挠度、振动以及部分杆件的应变、穹顶装饰层特征点位的沉降变形等穹顶主要部件受力性能数据,以评估穹顶整体状态,辅助穹顶和观众厅安全使用。

观众厅穹顶主要受力部件监测布置示意图

2 兰心大戏院全生命期数字化平台

兰心大戏院修缮工程还开展了面向CIM的城市级历史建筑全生命期数字化平台研究,建立了兰心大戏院历史保护建筑全生命期数字化管理平台。其中,构建了兰心大戏院全生命期数字化档案,涵盖历史人文、重点保护部位、历次修缮工艺和材料等数据;开发了兰心大戏院观众厅穹顶安全监测管理系统,将远程传输到云端数据库的监测数据与监测穹顶数字化模型进行联动,通过平台系统和内部算法,来实现监测数据可视化展示和安全风险智能预警。依托数字化平台辅助兰心大戏院运营管理,为兰心大戏院全生命期保护修缮、安全运营和预防性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兰心大戏院全生命期数字化管理平台

上海建工四建集团在文化建筑领域尤其是历史建筑保护方面不断深耕,在沿袭原材料、原工艺做好历史建筑修缮保护的同时,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材料,为历史建筑的保护修复和性能提升提供更科学的方法和依据,提高历史建筑修缮的水平,并引入数字化手段传承传统文化和艺术价值,助力行业技术的进步。

修缮后的兰心大戏院全景

本文来源:上海建工科技创新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隔热门窗品牌

高端门窗

隔热门窗品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