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概况】付家庵村位于镇政府东2.5千米处,西南距区政府30千米。东邻霍家桥,南邻马颊河故道、与王士超家隔河相望,西邻小范家,北邻潘家村。全村95户、368人,均为汉族。耕地面积678亩。
【村庄沿革】相传明洪武年间(1368—1398),傅姓傅龙江、傅龙水、傅龙香兄弟三人由寿光迁往此地。后来傅龙香回了原籍,留下傅龙江、傅龙水弟兄二人在此落户,以姓氏命名傅家村。后来村西修建一座庵院,村名改为傅家庵村。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第一代居民身份证填写期间,工作人员误把“傅”填写为“付”,由此傅家庵村村民皆以付为姓,村名也就成了付家庵村。
民国二十年(1931),属德平县桑林七区;1952年6月,属德县第八区;1958年9月,属德县宋家人民公社;1961年,属陵县东堂人民公社;1966年,属陵县义渡口公社;1984年,属陵县义渡口乡;2010年,属陵县义渡口镇;2014年12月,属德州市陵城区义渡口镇。
【村庄往事】1938年,日军在义渡口村设立据点,修筑炮楼,抓村里的青壮年去当苦力,有12个村民不愿为日本鬼子出力,趁机逃跑。后来被鬼子抓回遭到毒打。
1943年冬天,该村付维新等12位老前辈自筹资金买来竹皮和布、蜡烛等材料,自行扎起了龙灯,办起了龙灯会。晚上玩起来很是好看。在很早以前,每逢过年时各村都办秧歌,正月初七八开始出村演出,该村也不例外。
那年正月十五晚上,该村的龙灯秧歌队来到义渡口村,龙灯里面点上蜡烛在大街两旁的厦子里钻来钻去,龙盘柱很是好看。当时有些鬼子觉得好看便专程特邀该村龙灯去据点演出,时间定于正月十六。借此机会,由张龙带领的八路军支队参与秧歌队里边。就在鬼子观看龙灯时,八路军支队在其无防备的情况下,打死了不少鬼子和汉奸。
1945年,肖华司令员带领八路军攻打潘家村,消灭国民党的1个营。当时曾在该村北亲自指挥战斗。
【村庄经济】该村自然条件良好,中性土壤,南靠马颊河,水利条件非常好。以传统种植农作物为主,主要作物玉米、小麦,兼种杂粮、蔬菜等。
1985年,投资1万余元购置2台12马力的拖拉机和4台10千瓦电动机,4套6寸水泵管子等浇水设备,仅用4天时间就把全村所有地块普浇一遍。
1986年春,种植巨丰葡萄苗24亩、苹果树24亩。1987年春天,动用推土机40多天造地40多亩,在苹果、葡萄间种的基础上,又增种苹果树200多亩。
1989年秋,投资1万余元办起了地毯厂。
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生产工具、交通工具、农业生产方式等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现在全村有大型拖拉机2台、播种机2台、小型拖拉机16台、农用三轮车40多辆。小型私家车辆(轿车、面包车、商务车等)30多辆,从事营运的大、中型卡、货车10多辆。
全村从事加工、贸易、运输、建筑等行业的有30多人,有120多人常年在天津、北京、威海、德州、陵城等地务工。运输大户付体辉、车床加工付居禄、建筑商付居强、付居杰等,年收入均近百万元左右。付体伟的修配厂、付希龙的铝合金门窗加工厂、付体宝的不锈钢门窗加工厂、付斌斌的电动车组装厂、付世鑫的汽车配件门市部等。
【基础设施】1984年春,该村实行农村宅基规划改造工程,规划了2条大街,拆迁房屋80余间。
1985年,通电,各户告别煤油灯蜡烛照明时代,安装电灯照明,村内街道安装了路灯。2017年春,实施农网改造工程,更换了电线杆、电线、变压器等。
1985年秋,投资1万多元打了3眼机井,安上了自来水。
1995年,村里安装了第一部电话。
2002年,通有线电视。现在有线电视机户户通,网络宽带用户20多户。2003年,通柏油路。
2012年,投资10余万元修建村委办公室、党员活动室和计划生育办公室。2015年,修建图书室、村级活动广场,占地400多平方米。
2015年,全区实施小农水项目,投资2万余元打机井4眼,农业灌溉用水得到充分保障。在村口路边铺设地下输水管道,解决了雨水排泄问题,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实施后,完成了旱厕改造工程,从而大大改善了卫生环境。
付家庵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现场
【社会事业】该村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村办小学始建于清代末年,有百余年的历史,位于村西头,后来又迁移至村东头。1988年春,全村村民齐上阵,用小推车推,小拉车拉,动用土方2000多立方米,填平了村西大湾。投资2万余元,修建了7间砖瓦到顶的学校。1999年,撤并于潘家小学。村里先后出了4名教师;大中专以上学历31人,其中硕士生2人、博士生1人。1962年,设卫生室1处,有村医1名。
【基层组织】1949年4月,始建党支部,时有党员3名,现有党员10名。历任党支部书记:付宗显、付居鹏。
1967年春,成立革命委员会,付宗明任革委会主任,付安兴任贫协主任。付居武自1958年9月任大队长至1984年4月。1984年4月,大队改称村委会,付居江任村委会主任至今。
【姓氏字辈】村内只有付姓一个姓氏,始迁祖付龙江,于明朝洪武年间(1368)由寿光迁此定居。辈分排序为:祥、德、文、秀、付(两字)、士、会、宗、居、体、希(熙)、世、明。
【革命烈士】傅宗廷(1926.9—1950.4),男,汉族。1946年5月参加革命,黑龙江省克山县公安局,股长,1950年4月在傅家庵病故。1950年5月,克山县政府批烈。
付宗文(1927.3—1947.5),男,汉族。德县支前民工大队,民工。1947年5月,在泰安瓷河桥战斗中牺牲。
【村庄人物】付宗善(1928.03—1984.10),男,汉族。1948年参加革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剿匪连连长职务。在四川剿匪战斗中,多次负伤。1969年转业到陵县食品公司工作。1983年退休回乡。
付居荣(1930.07-1999),男,汉族。1948年参加革命。解放后任驻安徽部队后勤部副部长,后转业商河县,任卫生局局长。1985年退休回乡。
付居庆,男,汉族,1951年出生。1968年入伍,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在部队多次立功受奖。1983年转业,到德州市国税局任科长,后任平原县国税局局长。2012年退休。
付居鹏,男,汉族,1955年9月出生。现任付家庵村党支部书记。第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县人大代表。2017年,当选中共德州市陵城区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1985至1991年,被授予“陵县模范共产党员”“德州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付体刚、付志刚、付胜男等获博士或硕士学位,系该村优秀人才。
(本资料截至2017年,由陵城区政协组织编纂,如有遗漏或错误,欢迎留言补充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