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现场。
(记者黄丽萍 通讯员李志强 文/摄)7月3日,由区文化馆主办,广铝·荔富湖畔物业公司承办的2016年增城客家舞貔貅首届冠军争夺赛,在位于朱村街的广铝·荔富湖畔举行,经过一天的角逐,增城区派潭镇的二佳松岭舞貔貅表演队和中新镇池岭舞貔貅表演队并列第一名,广州黄埔区大坦舞貔貅表演队和增城区客家艺术团舞貔貅表演队并列第三名。
记者当日在现场看到,来自广州地区的十多支参赛队的貔貅身披九色土布,威风凛凛地出场。有的貔貅刚柔相济,以刚为主,充分表现出貔貅雄风威猛,咄咄逼人的性格特征,动作诙谐生动,富有戏剧性;有的貔貅时而蹲着,时而弯腰,一张一弛间,将一个活灵活现的貔貅展现在市民面前。
“举办本次活动旨在弘扬客家传统文化,寄托对生活的美好愿景,是我区文化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又一次大胆尝试。”区文化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舞貔貅,表面和舞狮一样看起来欢庆热闹,形式和寓意大致相同,但两者在动作、内涵等方面却有着细致的区别,展现出客家人的文化传承。
据了解,舞貔貅,又称“舞客家猫”、“舞客家狮”、“舞醒狮”,是增城客家最重要的传统文化表演,也是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增城三宝”的三大民间工艺和表演之一。貔貅舞源于广东吴川县,流传于粤西及增城,相传始于明代。而增城貔貅舞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它兴起于明末,一说它起源于清乾隆年间,正好是客家人大批迁入增城的年代,距今约27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