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岭怀抱,清渠环绕。在梅岭山麓下有一个美丽的小村落——安义县长均乡白沙村。该村现有96户402人,建村于南宋淳祐年间,因“地为水港淤塞之沙洲,日照呈白色”而得名。
“乌龟壳,荷叶边,一到涨水,两眼望天”这是一村中流传的古老民谣,由于被南北两条水系环抱,此前的白沙村每到汛期雨季,房屋田地经常受淹,老百姓都要做好搬上二楼防水灾的准备。“参差旧瓦房,暗仄泥沙巷。猪圈依水建,满目尽沧桑。”这更是昔日白沙村的写照。白沙村提升改造迫在眉睫。
2022年7月26日下午,长均乡熊新伟书记邀县住建局、环保局、城市管理执法局领导和专家等到白沙村现场察看,探讨提升改造办法。我欣慰在受邀之列。那天熊书记畅谈了自己设想:白沙村将依托市级乡村振兴试点村的东风,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按照“治乱”“治水”“治风”“治穷”工作法,挖掘历史文化,打造流水绕村的动感特点,提升村庄整体环境,结合丰富生态农旅资源,将白沙村建设成“水韵白沙-杨淞故里”的乡村农旅融合新IP…我当时感受到那是一幅多么秀美的乡村画卷。
“初夏时节,走进安义县长均乡白沙村,清澈的河水中群鱼畅游,沃野农田绘就田园美景,成片整齐的大棚托起‘致富梦’,这座‘世外桃源’般的小山村落依山傍水,展现了一幅美丽动人的‘归园田居’…”2023年5月25日南昌新闻网的报道勾起了我目睹的强烈欲望,今日我与二位好朋友慕名而来了。
我们从“水韵白沙”水的源头开始游览。白沙村的活水来源于观察水库。观察水库三面环山,库水主要来源梅岭国家生态风景区狮子峰的山间溪泉,狮子峰因山峰形如蹲狮而得名,海拔206米,烟波浩渺,古树青藤,翠竹满山遍野,故溪泉清澈。观察水库的水天生丽质,碧波荡漾。引清泉入村,众望所归。于是开凿水渠,对整个水系进行了骏岸处理,清淤整治,安装护栏,种植水生植物,净化美化。通过对水系的提升改造,不但彻底消除了水患,而且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看着通过闸门流向水渠的水,我不觉想到了红旗渠,想到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这种精神要永远发扬光大。
沿着渠道来到亲水回廊,我感受到久违的温柔甜静,能生活在这乡村,茶余饭后踱步该是多么惬意啊!我们在亲水回廊中间停步,手扶护栏,纵目眺望。先往村内看:白墙红瓦,绿树红花。整洁有序,清新如画。我看见党员活动室的党旗迎风招展,格外醒目。村支书记杨松如数家珍给我介绍:原来我们村房屋参差难看,猪栏旱厕随意乱建,环境脏乱差无法形容。我们在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开始第一步——治乱,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全村38名党员分成6个工作组,负责上门做好按村规需拆除房舍的村民工作。党组织的战斗力是无穷的,出人意料,仅7天拆除危旧房舍及猪栏旱厕120间…我们听得入神。听完“治乱”介绍后转身向村外看。近处水渠旁正在建设“白沙趣味多乐园”研学基地,该基地占地面积16亩,可以体验蔬菜采摘、浑水摸鱼、小沙滩露营等的乐趣。预计九月份会对全县中小学生开放,到时一批批来研学的学生带来人气,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远处长岭绵延起伏,青翠欲滴。在山岭脚下排排果蔬大棚像青山怀抱的宠儿,棚中有一面红旗高高飘扬,格外醒目。这是村里的欣义果业基地。基地采取“党建十企业十合作社十农户”的模式,运营良好,果品质优产丰。其中180亩红美人桔,年产值可达540万元,120亩巨峰葡萄,年产值可达270万元,两种水果除去成本,利润可达600万元,净利润超200万元,按照欣义果业净利润15%上交村集体,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30万元。另在党建引领下,主动承接近在咫尺的国家3A级景区南昌莱园、中国云厨(南昌)全域产业园的发展辐射,为村民增加致富渠道,大力发展有机蔬菜,还串联书画墨山搞乡村旅游,如今村民们纷纷返乡务工创业,人均收入从以前的几千元到现在有三万元。发展是硬道理,只有老百姓钱袋子鼓起来了,才能安居乐业。
从亲水回廊移步进入洪源书院。洪源书院依水而建,半圆形,房高四五米,空旷清静,是村民读书的好地方。我席地坐在亲水的阅读二级台阶上,感到温馨自然。书院内墙壁上用红色字体展示着国子监祭酒杨淞的事迹,传播正能量。国子监祭酒,清朝中央政府官职之一,品等为从四品。该官职隶属于清朝最高学府。国子监祭酒的主要任务为掌管大学之法与教学考试。国子监是古代的中央大学,祭酒则相当于大学校长。杨淞担任国子监祭酒学术渊博,品德高尚,为家族争了光。
我们沿着旅游线路来到村史馆,史馆陈列着国子监祭酒杨淞和“一门双进土”杨友直杨友义两兄弟等“白沙十四贤”的简介。我在杨友直事迹前驻足:杨友直,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登蒋重珍榜赐进士第。官至金台御史。恩升朝奉大夫致仕。白沙有一座老祠堂,里面挂有宋理宗赵昀赐:“金台御史”四个金光灿烂的大字。南宋绍定二年(1229年)乙丑,杨友直父亲杨涣去世,他从南宋都城临安回家守孝,途经洞庭湖,感慨万千,想到自己清白传家,两袖清风,忠贞不二,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南宋王朝风雨飘摇,家父去世,忠孝难全,于是杨友直题诗一首,【绝句-过洞庭】南宋-杨友直:囊底应无暮夜金,担头只有一张琴。中心若有欺君意,一任碧波深处沉。这首诗收入清同治十年安义知县杜林所主编的《安义县志》里,诗里的字行间表达了诗人两袖清风,清白为官的情怀。村史馆中“诗礼继世 清白传家”杨氏祖训红色字体十分醒目,这是让家风祖训深扎在村民身边,浸润在村民心中。家风是一个家族的主要精神、作风、品质的体现,是历经多代形成并传承下来的精神产品。好的家风是一个家族最宝贵的财富,是家族幸福、和谐、美满、昌盛的法宝。白沙村党支部大力倡导好的家风与党的精神高度契合。
出了村史馆,我们不觉来到了村中央。地基虽然渐渐增加,但一股股清流在脚下流淌,穿过广场,行走村民家门口,娓妮小鱼在村中闲游,尤其那小红鲤鱼欢快幸福的神态十分可爱,鱼到家门口了,这是其他地方不曾见到的,这就是“水韵白沙”的韵吧!我从市民广场踏级而下,每级落差近一米,一娓红鲤鱼摇头摆尾随水流而下,紧盯着我,当我脚踩到最下面的七级阶梯时,它凝视着我,露出疑惑的眼神,仿佛在说“诗呢”。我悟出了它的意思,连忙向它摆手、“我不是曹植,我七步作不出诗”。
村中绕了个圈,我们绕回到水渠旁。这里已到村下游,一只只形似乌篷船的小屋临水而建,走进小屋,里面的女儿红酒清香扑鼻,我不禁哼起歌来:摇起了乌篷船,顺水又顺风,你十八岁的脸上,象映日荷花别样红,穿过了青石巷,点起了红灯笼,你十八年的等待,是纯真的笑容,斟满了女儿红,情总是那么浓…这些小屋是农家乐特色餐厅,店老板以为我们要吃饭,热情迎上来,通过交谈得知:他是叫杨海清,共产党员,以前在外做铝合金,生意兴隆,听说村里是市乡村振兴示范点,这两年村里建设得好,游客慕名而来络绎不绝,村里成了旅游景点,他带了150万元回村创业,想把家乡的特色餐饮搞起,给村里增加点收入,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我为海清同志回馈家乡的情怀点赞。
越过只只乌篷船,不觉来到村尾。这里渠流依然清澈见底,只是遗憾红木的水车还没安装起来。若水车转起来了,古韵就有了,动感活力就来了,乡愁就留住了。此刻我仿佛听到南国之春歌曲响起:…水车小屋静,传来阵阵儿歌声。南国的春天,啊!南国的春天已来临…故乡啊故乡,何时能回你怀中…
依着水流游览结束,我还沉浸在乡村田园美景中。这时夜幕降临,鸟返深林。我们依依不舍离开了白沙村,车行至南安公路翡翠生态园门牌处回首,远远看见白沙村党旗在高高飘扬。(陈大斌)
编辑:许佳慧
编审:陈文秀
监制:游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