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1989年时台湾GDP为1527亿美元占到内地四成现在怎样呢1976年2元美元现在多少

频道:财经新闻 日期: 浏览:0

上世纪60年代始,我国台湾地区经济发展仿佛坐上了快速列车,步入黄金时期。到80年代末,台湾的经济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号称“亚洲四小龙”之一,外汇储备高达800多亿美元,与日本、西德并驾齐驱,人均GDP在世界上也居于前列。

80年代的台湾企业界,部分行业已具有国际规模,台湾生产的很多商品成为世界第一;台北市中心的房价突破10万台币一平米;富裕起来的台湾人去世界各地旅游,疯狂地买买买。当时的台湾经济实力有多强大?下面一组数据很有代表性。

台湾农业

台湾经济高速度的发展起初离不开农业的支持,在50年代,农产品出口是外汇的主要来源,常年占总出口值90%以上。但随着工商业部门的迅速发展,所占出口比重逐渐降低,1984年农产品出口值达20.6亿美元,仅占出口的6.7%。台湾农业包括四大产业: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及渔业。种植业在1984年播种面积128.5万公顷,大约是1927万亩耕地。农作物以稻米为主,占农作物总种植面积的一半左右。

蔗糖是台湾的第二大传统农作物,曾一度是最重要的出口农产品,80年代后期,由于国际市场糖价长期偏低,台湾甘含糖量也偏低,甘蔗种植逐渐沦为夕阳产业。台湾畜产品1984年产值为823亿新台币;渔获量超过百万吨,约为大陆的五分之一。

考虑到,台湾面积狭小,耕地偏少,其产值同大陆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

台湾工业

50-60年代初期,台湾工业以轻工业为主,从1965-1976年期间,工业茁壮成长,逐渐走向资本集约生产方式,并积极发展外销,赚取外汇用以进口机械设备及各种原料,加速轻工业发展。到80年代中后期,整个岛内有工厂近6万家,以金属、五金制品、机械及电器最多。以收音机为例,80年代台湾每年收音机产量近一千万台,广销世界各地。

由于本身市场狭小,台湾在大程度上依赖国际贸易以通有无。1985年工业产品占出口总额的94%,出口以织品居多,电气,电子产品、塑胶及其制品等次之。台湾出口总值到1962年突破2亿美元,1972年增为30亿美元,1976年增为82亿美元,1985年更达307亿美元,1989年则是660亿美元,4年多的时间出口翻了一倍。1989年,台湾进出口贸易为1190亿美元,中国大陆为1116亿美元,比台湾还少74亿美元。直到3年后,大陆的进出口贸易总量才超过台湾。

交通设施

当时的台湾交通设施也有极大的发展,有铁路3000多公里,公路2万多公里,纵贯全岛南北长达372公里的国道一号高速公路在70年代就已实现通车,比大陆整整早了10年。1988年10月,20.5公里长的沪嘉高速公路通车才结束内地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

最后再来聊聊大家比较感兴趣的两岸GDP数据。从50年代中期到2001年首次出现经济负增长,台湾经济保持了50多年的疯狂增长,即便是到了90年代末期,台湾经济年增长率也在百分之三以上的水平。1980年台湾GDP为422亿美元,中国大陆为1900亿美元;1985年台湾GDP为634亿美元,大陆为3000亿美元,这时双方的差距一直保持在1:5左右的水平。

1989年台湾GDP增长率超过12%,达到1527亿美元,大陆GDP为3477亿美元。这时的台湾经济总量已相当于大陆的43%,人均GDP约9000美元,是大陆的30多倍。在当时的内地人眼里,台湾可谓是富得流油,让人羡慕。

不过这也是台湾相对大陆来说所剩不多的高光时刻了,90年代开始,大陆经济进入腾飞,台湾相对大陆的优势越来越小。现在大陆一年的经济增量就相当于台湾岛全年的GDP产出。

OGP

影像测量仪器公司

光学影像量测仪

上海光学影像测量机价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