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1999年辽宁老汉救下一猪仔18年后长到1800斤死后成镇馆之宝玉米一旦多少斤

频道:社保知识 日期: 浏览:0

一位六十多岁的农村老汉,无意中发现了在冰冷垃圾堆里的猪仔,只因那一眼,结下了长达18年的不解之缘。

在徐老汉有如亲人般的悉心培育下,谁料猪仔变猪神,从18斤到1800斤的惊人巨变,令人瞠目结舌。

辽宁老汉救下猪仔,结下不解之缘

1999年2月18日,春节落下了帷幕。

人们从一片喜庆的节气氛围中恢复到了忙碌的工作与生活。

家住大连市瓦房店松树镇的徐长金,是一名农户。

每逢镇上赶集的日子,徐长金必会挑着沉重的扁担去集市上贩卖,扁担里都是他勤恳劳作收获的瓜果蔬菜。

2月20日,是松树镇过完春节后的第一个集市。

徐长金早早地做好准备,天还没亮就上路了。

今年徐长金想要一个开门红,这次他挑着一担大蒜头提前赶到集市去占个贩卖的好位置。

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件要事:集市结束后进入自己每年心心念念的买猪崽儿环节。

每年腊月十分,徐家都会杀一头猪准备过年,而在春节后又是买新猪的绝佳时段,所以徐长金每年都尤为重视。

今日的集市熙熙攘攘,十里八乡来赶集的人非常多,徐长金的几声吆喝便引来群众的围观。

几十斤的大蒜不一会就卖得只剩十几斤,徐长金心想:

“这真是个好兆头,今年要有好事发生了哩!”

晌午,徐长金满意地收拾收拾后起身就去了菜市场看猪。

卖猪的生意很不错,每家猪铺都围着大批的人,大家的想法与徐长金一样,趁着第一次集市挑选猪崽儿。

徐长金也挤了进去,失望的是,猪笼里只剩下为数不多的被前人挑剩下的猪崽,这与他心中的标准差了十万八千里。

“还是下次再来吧”,徐长金叹了口气准备回家。

这时他突然想起妻子前几日叮嘱的,让他带回来些柴米油盐等生活必需品。

于是,徐长金转身就去了粮食店。

买完生活用品后,已经散市了。

徐长金走在空荡荡的大街上,突然听到几声呻吟。他以为自己听错了,但声音还在持续。环顾四周,并没有一个人的身影。

徐长金仔细地寻找声音的方向,发现垃圾池里有几片烂叶子在动,伴随着窸窸窣窣的声音。

他走向前去,扒开上面的垃圾,只见一只病恹恹的猪仔出现在他的视线里。

猪仔的肚皮随着粗喘地呼吸一上一下艰难地起伏着,显然还在挣扎中。

冰冷的垃圾池仿佛可以让它下一刻就断气。

“造孽啊!这也是一条生命!”

徐长金愤怒地宣泄道。

最后他于心不忍,抱起猪仔装进了自己的麻袋里,匆匆地赶回了家。

回到家后,他生起了柴火,还从柜子里翻出了些感冒药给猪仔服下,希望能够让这个弱小的生命存活下去。

相伴相生十余载,阿缘成为巨星

说来奇怪,奄奄一息的猪仔,在徐长金的照料下,不到三天的时间便有了巨大的起色。

猪仔开始在小院子里来回乱窜,充满了活力。

徐长金再三思考,决定将这只带着奇迹的小猪留下来,并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阿缘”,以纪念这一不解之缘。

“阿缘”也是不怕生,来到徐长生家还不到一周,便已经黏着徐长生,徐长生走到哪,“阿缘”也会跟到哪。

每天清晨,天还蒙蒙亮的时候,“阿缘”便开始“调皮”了。

它会一直嚎叫不停,直到徐长生从屋子里走出来才消停下来。

徐长生知道这是“阿缘”饿肚子了,这时他会开始为“阿缘”熬上一大锅红薯与玉米混合的粥。“阿缘”吃完一大锅粥后也会变得乖巧很多。

不知不觉与“阿缘”生活了三个月,“阿缘”的灵性让徐长生感受到跟他养过的所有猪仔都不同。

他无儿无女,渐渐地便将“阿缘”当成了自己的心头肉,觉得这是上天赐予他们绝好的礼物。

然而,还不到半年,徐长金便开始愁上了。

“这哪是一般的猪仔,这成长速度犹如‘洪水猛兽’啊”

,徐长金颇显吃惊。

原来,“阿缘”在短短的半年里,竟然从十几斤的瘦弱身躯,迅猛地壮大到了足足300多斤。

这惊人的生长速度别说徐长金,众多的邻里乡亲都没见识过。

“阿缘”的茁壮成长让徐长金很是欣喜,但眼前面临的困境是需要海量的粮食供给“阿缘”。

徐长金每日省吃俭用,大部分的收入与积蓄都流向了为“阿缘”买口粮,日子是过得越来越清贫。

除了买口粮,他每日必经过菜市场去拾些菜叶子作为补充。

“阿缘”壮大的势头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一个月的功夫又长了五十多斤。

徐长金虽然很愁,却没有一点抱怨,反而觉得每天围着“阿缘”转,过得非常充实。

2003年,距离“阿缘”来徐长金家中已有四年,体重仍在突破性上涨。

现在700斤的“阿缘”着实出名了,它的身形看起来像一头结实的水牛,引来了附近大批村民的围观。

随着“阿缘”名声远扬,期间不乏有人特地找上门来,想要花天价买下“阿缘”的,但徐长金果断拒绝了对方所有请求。

在徐长金心里,“阿缘”已经像是亲人的存在,无法割舍,无论出多少价钱,他都会在金钱与阿缘之间坚定地选择“阿缘”。

2012年,“阿缘”的体重长到了1400多斤,十里八乡已经传遍了这一像神话般存在的事情。

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徐长金家想要一探究竟,他们非要亲眼看到“阿缘”才敢相信。

徐长金面对每天来围观的巨大人流量也没有阻拦,更没有收门票,他只要求大家来参观时,带上几斤猪粮给“阿缘”就行。

渐渐地,有了“观众”的支持,徐长金的经济压力终于得到了缓解,“阿缘”的伙食问题不用愁了,自己也能稍稍闲下来了。

“阿缘”也这样摇身一变,成为了每天被围观的“巨星”猪王。

1800斤的阿缘,终落下帷幕

2017年11月25日,一个平常的日子,对于徐长金来说却有如天崩地裂。

陪伴了徐长金整整18年的“阿缘”离他而去,留下空荡荡的猪圈跟徐长金的悲痛。

“阿缘”是在傍晚离去的。

那日徐长金像往常一样挑着一桶饲料送向“阿缘”的猪窝,然而迎接徐长金的却是纹丝未动的寂静。

徐长金慌了,将提着的饲料猛地甩在了地上,使劲地拍打着“阿缘”。

那夜,瘫在猪圈的徐长金终究还是接受了“阿缘”离去的事实,开始嚎啕大哭。

每日,无论是准备饲料还是打理猪圈甚至连洗澡都是徐长金亲自操办,他早已把“阿缘”当成了至亲。

“阿缘”去世的消息第二天就传遍了大街小巷。

历经十八年岁月的“阿缘”,此时已重达1800斤,其身长2.96米、高约1.3米,胸围更是达到了2.78米。

闻讯而来的村民纷纷安慰徐老汉。

沉浸在悲伤中的徐长金,突然向村民们宣告,要给“阿缘”办一场风风光光的葬礼。

他请求父老乡亲们协助自己建造一个巨形的棺材,以放下阿缘硕大的身躯,给它留下一个满意的归宿。

村民们也自然对这个空前绝后的猪王充满了敬意,加入了为猪王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葬礼的队列中。

12月5日,距离“阿缘”去世过去了10天,所有的准备都已就绪。

徐长金穿着精致而端庄的一身黑衣,站立在“阿缘”面前,深深地向它正式告了告别。

十六名身强力壮的村民耗费了四十多分钟,才将阿缘的遗体艰难地扛进了棺材里。

盖下棺材,尘埃落定。

此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众人纷纷庆祝猪王传奇一生的完满落幕。

徐长金也在人群中观望着,从悲到喜,而后喜极而泣,他的内心在那一刹那终于得到了释怀!

葬礼结束,但徐长金与“阿缘”的故事还未画上句号。

阿缘成镇馆之宝,留下一段佳话

2018年的元旦,徐长金家中迎来了几位不速之客。

虽未打过招呼,但许长今仍对他们万分热情。

原来这几位是市博物馆的重量级领导,他们听闻徐老汉与阿缘的事迹后,深受感动,特地亲临许长今家中慰问,同时带来了一件大事。

博物馆在认真地讨论后,决定征求徐老汉的意见,考虑将“阿缘”制作成标本,永久地珍藏在博物馆中。

一方面是纪念徐老汉与猪王“阿缘”长达十八年的深情厚意,另一方面是让史无前例的1800斤猪王的奇迹被越来越多的世人所知,并且代代流传。

徐长金被博物馆的真挚所打动。

比起自己保管“阿缘”,博物馆或许是更好的归宿。

徐长金点了点头表示同意,随后送走了远道而来的贵宾们。

2018年2月,又是一个新年的到来。回想起19年前的那个新春,徐长金还有些许的感慨。

此时博物馆的工作者,正在徐长金的村庄里准备将“阿缘”遗体简单地处理后运输至博物馆进行标本处理。

十九年过去,仿佛兜兜转转又回到了起点,徐长金跟着工作人员寸步不离。

他亲眼看着巨形的“阿缘”被数十人抬到博物馆二楼,虽然有些腐烂与不堪,但依旧还是最熟悉的模样。

次月,“阿缘”正式被亮相在辽宁省农业博物馆一楼的宏伟展厅中。

被制作成标本后的中华第一猪“阿缘”仍重达300斤,通体布满了毛发,大耳朵遮住了眼睛,长獠牙外漏,霸气十足。

一楼的展厅逐渐热闹起来,这一庞然大物无不吸引着前来参观的游客们。

从进展厅开始,很多人的目光便聚焦在了“中华第一猪”展框上。

驻足停留的人们都会仔细去看一看“阿缘”的介绍,对其发生的事情表示惊讶与感叹。

自从“阿缘”搬了进来,博物馆的角落经常会出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不会进入围观的人群中,总是远远地朝着“中华第一猪”方向眺望片刻。

此人正是徐长金老汉。

仅仅是远远望见阿缘被熙熙攘攘的人群包围,他都有莫大的激动与欣慰。

“阿缘”的高人气在博物馆中占据了一席之地,随后被博物馆选定为“镇馆之宝”。

属于“阿缘”与“徐长金”一生的荣耀与传奇,将永久的在博物馆定格,永不落幕!

3次元测量仪

3次元测量仪

小型影像测量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