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1号店创始人痛失控制权沃尔玛多少钱收购1号店

频道:社保知识 日期: 浏览:0

1号店是典型的“孩子养大了,被别人抱走了”,成为创始人失去控制

权的一个悲情案例。不得不说的是,于刚是有情怀的创始人。情怀归情怀,

现实归现实,于刚团队创业中途离开了一手创办的1号店。

1.案例简介

梳理1号店股权变迁,可大致看到1号店创始团队失去控制权的全过程,

希望能给创业者一些启示。

2008年于刚和刘峻岭创立了1号店,启动资金是创始团队的几百万,不

久融到了2000万元资金。

2010年金融危机袭来,投资机构不再看好电商,1号店资金紧缺。困境

中的1号店开始与平安集团接洽。2010年5月,平安出资8000万元,收购1

号店80%的股权。至此,于刚团队已经无法左右1号店的走向。

1.3被平安转手沃尔玛

随着整合的进行,平安发现1号店对主营业务拓展并没有起到预期效应。

2011年5月,平安将20%股权作价6500万美元出售给沃尔玛,

同时沃尔玛出资购买了用于兑换1号店管理团队与平安集团签订的股权激励协议的股权

12月,沃尔玛从平安集团手中接手50%的股权。2012年10月沃尔玛宣布控股1号店,直至2015年实现全资控股。

2015年7月14日,1号店正式确认创始人于刚和刘俊岭离职,于刚在离开1号店时,群发的内部信中这样表达了以为创始人的心情:“我们把1号店看成我们的孩子,庆祝了所有的心血和感情,我们吃饭、走路、做梦都想到1号店,1号店是我们的一切,我们用“心“而不仅是用“脑”做1号店。然而,这样一位创始人, 仍然没有逃脱痛失控制权,黯然离开的命运。

1号店并入京东

2016年6月21日,京东和沃尔玛宣布达成深度战略合作,沃尔玛旗下:

1号店并入京东,同时沃尔玛获得京东约5%的股权。至此,1号店的命运尘埃

落定,退出市场只是时间问题。

股权剖析:

1、钱与钱是不不一样的

投资人通常分为财务投资人和战略投资人两种。风险投资基金属于典型

的财务投资人,他们投资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股权投资溢价退出获取财务收益,

通常不直接参与被投资公司的经营管理,一般不要求控股被投资公司。

战略投资人通常和被投公司处于同一行业、相近行业或处于同一产

业链的不同环节,投资主要考虑自身产业链的战略布局。因此,战略投

资人通常会加强对被投资公司股东会与董事会的控制,

深度介入被投公司的管理。

平安与沃尔玛,一开始就是奔着控制权来的。 于刚团队将80%的股权转

让给平安集团,实质是将公司的控制权拱手相让。

2、选择决定结局一一1 号店VS京东

当年,沃尔玛的第-选择曾经 是京东,但刘强 东断然拒绝了沃尔玛的

控股要求。2010 年,正值电商的寒冬,刘强东融资也十分困难。苏宁用自

己的钱熬,当当网跑到美国上市融资。平安用8000万元换得了1号店80%

的控股权。

如果于刚跟刘强东一样坚持不让出控股权,把电商的寒冬熬过去,也许

就能引来财务投资。平安人股之前,1号店的资金链并没有耗完,再撑几个月,

结局也许会截然不同。最好的结果是像京东- -样引入多元化的投资,但话语

权还捏在刘强东手里。

3、失去控制权的两种结局

一是成为偏重于执行的职业经理人。事实上,自从被平安控股80%,于

刚团队的身份也由公司的创始人变成了职业经理人。如果安心于这种定位,

再加上双方的彼此需要,也是可以相安无事的。但在残酷竞争的创业环境中,

这是很难的,往往只能是暂时的平衡。

二是创始人离开,这是早晚的结局,只是时间问题。无数的事实都证明

了这一点。1号店、汽车之家、新浪等都是前车之鉴。

.股权启示

.1掌握控制权才能掌握命运

创始人如果要自己掌握命运,

必须牢牢掌住公司的控制权。这里引用真格基金创始人、天使投资人徐小平先生

的警示:

“如果(创业者)一开始就把主权让出去,60%给出去,再伟大的企业也做不下去:

‘我(创业者)只要把事情做起来,这个股份多少不重要’,

这是错误的观点一凡是不以股份(控制权)为目的的创业,都是耍流氓。

2股权控制是根本

虽然控制权有多种方式,如股权层面的控制权、董事会层面的控制权、

公司经营管理的实际控制权等。但股权层面的控制权至关重要,也是最安全

的方式。股权是对公司的终极控制权利,公司最重大的事项通常是基于股权

由最高权力机构股东会决定的,如公司章程修改、董事任命以及融资等。

3别为融资丧失话语权

对创业公司而言,资金无疑是重要的,但别为融资放弃话语权。

在控制权上,底线是守住一票否决权。变通的做法是“让利益,留权力”,把股权的所有权、

收益权让渡给投资机构,创始人掌握决策权。具体操作在后续文章会详细阐述。

1号店的最终结局告诉我们,作为创始人,一旦在股权层面失去对公司

的控制权,就退变为“职业经理人,在公司重大决策上就失去了话语权,

就无法掌控公司团队的命运。这应引起每一位创始人的警惕。

光学测量仪器

光学测量仪器公司

光学影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