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新闻网讯 “绿绒蒿开了,你走了,许多话还没有说,许多歌还没有唱;绿绒蒿谢了,你来了,火塘边的诉说,直到天亮……”伴随着一曲触动心弦的旋律,孩子们动情地哼唱着微电影《绿绒蒿》主题曲……
6月13日,“1教室”在滦平县大屯乡中心小学和滦平县第三小学的第二阶段教学成果展示在孩子们稚嫩的童声中达到了高潮。
此次成果展示在以往的以音乐课程为主的基础上,增加了舞蹈,美术,电影鉴赏、打击乐等课程。在课堂上,“1教室”的老师们通过做游戏,结合当下流行元素等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上课学习的积极性。在舞蹈课(P课程)上,老师向学生们讲解竹林七贤的故事,将竹林七贤与现在的流行团体类比,增加现代元素,并在现场教学生们学习一些传统礼仪舞蹈、认识古典乐器,同时将故事与舞蹈相结合,让学生们印象深刻,使其很快的学会并掌握。在电影鉴赏课(P课程)上,老师带着孩子们对微电影《绿绒蒿》进行人物关系梳理,并引导孩子进行角色扮演,前来观看的校长和老师们纷纷站起身来举起手机拍下孩子们的镜头,虽然缺乏表演经验,但是孩子们却能饱含激情地演绎着电影里的经典感人片段,一些在场观摩的老师也深受触动,感动得流泪,现在氛围温馨却不乏热烈,孩子们争先恐后的积极发言,开朗活泼地人展示自己的才艺和个性,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个人。
友成基金1教室的新公益模式,结合国家教委颁布的全国中小学艺术教学大纲开发的“美育普及课程”,培养本地教师扎根“造血”。对试点校教师培训后,通过应用1教室共享多媒体课件,基于互联网平台进行美育普及课程日常“导学”(即分享式、引导式教学)。在试点阶段,每个试点校选择1-2个实验班进行课内教学,试点成功后,向全校推行,从而实现项目资金在最小的投入下,产生最大的可持续效应。在1教室,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可以接触、学习专属这个年龄段的艺术普及教育课程——戏曲、戏剧、电影、曲艺、音乐、舞蹈综合艺术,通过“鉴赏、感受、发现、学习”这样的阶梯式艺术教育途径,从1教室走出的孩子听得懂各类戏曲、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看得懂经典影片、舞蹈和戏剧……
参加此次成果汇报活动有来自各校的校长、老师,滦平地区教育局相关领导,湖北文理学院音乐学院代表,他们纷纷对项目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许。(项佳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