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辽浙渝等地新设7个自贸区
近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在辽宁省、浙江省、河南省、湖北省、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新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昨日表示,新设立的7个自贸试验区将进一步对接高标准的国际经贸规则,在更广领域、更大范围形成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试点格局。
沪市公司上半年净利1.14万亿下降5.69%
截至昨日,沪市1124家上市公司已对外披露2016年半年报。上交所认为,上半年在坚持稳中求进宏观政策指导下,沪市公司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经营总体平稳,“三去一降一补”、新动能培育、国有企业改革等重点任务方面不断推进。与此同时,在目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部分公司生产经营仍存在风险。具体分析,经营情况呈现出五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整体经营总体平稳,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今年以来,沪市公司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经营业绩总体保持在合理区间。上半年,沪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1.18万亿元,同比上升约1.31%;共实现净利润约1.14万亿元,同比下降约5.69%;净资产收益率5.69%,同比减少约1个百分点。
经营稳中趋缓的同时,结构调整却不乏亮点。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双激增,实现营业收入123.4亿元,同比增长16.22%,实现净利润4.17亿元,同比增长43.85%;扣除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的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电力等第二产业,收入与利润也分别增长3.4%和10.16%,高于沪市平均水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现成效;第三产业收入占沪市整体的比例为42.4%,同比上升约2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创业板公司上半年业绩增长近五成
截至昨日,深市1787家上市公司全部披露了2016年半年报。尽管上半年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但深市上市公司业绩显示出稳中有升的平稳发展态势,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成为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根据深交所统计的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深市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34762.18亿元,平均营业收入19.45亿元,净利润2440.51亿元,平均净利润1.37亿元,同比增长8.58%和5.79%。
频繁报撤单情节严重者将遭郑商所限制开仓交易
郑商所昨日下发通知称,根据《郑商所异常交易行为监管工作指引(试行)》,郑商所对异常交易行为的认定标准及处理程序进行补充。
按照上述通知,当某个交易日某一合约停板后,客户当日在涨停板价位买单撤单量或者在跌停板价位卖单撤单量超过100笔的,属于频繁报撤单行为。如果客户有上述停板价位频繁报撤单超过100笔的行为且当日客户在该合约涨跌停板价位撤单量累计达到10000手的,视为情节严重的行为,不受次数限制。郑商所于当日闭市后,给予该客户全部品种限制开仓交易不低于一个月的纪律处分。
万达私有化多层分销 各路资本赶赴“王的盛宴”
围绕着万达商业这只庞然大物,一场轰轰烈烈的私有化运动正在进行。这一次,王健林彻底摒弃了“A+H”的上市模式,直接转投A股市场,以给自己手中的这头“现金牛”寻求更高的估值。
仅仅两年前,王健林才携万达商业取道香港,创下了港股市场规模最大的IPO。上市前夕,万达集团还将部分O2O资产紧急打包进万达商业,意在表明,万达商业并不只是万达集团房地产业务的平台。然而,两年来,港股市场投资者并不为其所动,万达商业的股价一直不温不火。
两年后,风云突变。5月30日,万达商业启动私有化,并于8月15日确定了52.8元/股的私有化价格(高于IPO价格10%)。如无意外,万达商业将于9月20日起退市。
一石激起千层浪,万达商业因其庞大的体量,迅速搅动市场,掀起各路资本分享其私有化盛宴的热潮。而证券时报记者梳理各投资实体结构发现,此次万达私有化呈现出明显的多层分销特点。
厦门限购武汉限贷 二线城市出手遏制楼市“热传导”
限购限贷、松绑、再重启……国内楼市调控似乎陷入了一个不断循环的怪圈。
面对不断上涨的房价,武汉终于出台了新一轮的限贷政策。8月31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湖北银监局联合发文,将武汉二套房首付比例提升至不低于40%。而就在昨日上午,“中国房价最贵二线城市”的厦门刚刚宣布自9月5日起实施房产限购政策。
事实上,全国楼市的表情多变。从去年7月份开始,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继续回暖并加快发展,不少城市的房价也在不断刷新历史。在此背景下,今年下半年以来,多地楼市调控再度重启,此前合肥、南京、苏州等城市均出台了相应的调控政策,以抑制房地产市场过热发展。
8月十大牛股涨幅超50% 出自三大阵营
A股8月平稳收官,月线喜收三连阳,上证综指期间累计上涨3.56%,不过个股表现分歧差异较大。尽管如此,本月两市仍有517只股票涨幅超过10%,占比约18%。若将今年6月后上市的次新股剔除,廊坊发展、方大化工、名家汇、金科娱乐、嘉凯城、白云电器、宏磊股份、煌上煌、美晨科技、溢多利等个股成为8月十大牛股,期间累计涨幅均超过50%。
影视公司业绩增速重新排座 多家新面孔逆袭
受“影视大小年”影响,较去年同期,A股影视公司上半年业绩增速座次大变脸。不过,影视板块公司整体业绩表现稳定,多家行业“新面孔”冒头。
在影视产业链内容端,作为A股两大影视制作发行龙头,光线传媒与华谊兄弟一直被比较。从半年报表现看,光线传媒与华谊兄弟期内净利润规模相近(约3亿元),但反映在成长能力指标上却不尽相同。
去年上半年业绩下滑的光线传媒,受益于电影《美人鱼》,今年上半年实现“大反转”。该公司期内实现营收7.22亿元,净利润为3.21亿元,增幅近3倍。与之相反,去年同期最赚钱的华谊兄弟今年上半年净利为3.03亿,同比下滑近四成。
证券时报记者统计发现,影视行业多家公司出现增速反转。去年中期业绩表现亮眼的新文化、唐德影视今年上半年业绩增速大大放缓,当代明诚与中南文化期内更出现净利润同比下滑。而去年业绩降幅较大的北京文化,今年上半年净利增长逾2倍。
沪股通二季度新进48股 偏爱环保地产国企改革
A股公司半年报披露收官,除了国家队、公募、私募、社保、保险、QFII、牛散等各路资金的持仓广受瞩目外,沪股通的动作也值得关注。据了解,海外基金通过沪股通买入的A股,是由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担任“名义持有人”,所以对于没有同时在香港上市的A股(即排除了AH股),其十大流通股东中出现的“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极有可能就是沪股通资金,我们不妨以此一窥其二季度的动作以及投资偏好。
散户无忧网的统计显示,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二季度新进48只股票,其中持有股份超过千万股的有10只。
从板块上看,沪股通新进的股票主要分布在环保、地产、国企改革、医药、商业连锁等板块。环保股,尤其是PPP相关概念股,是二季度沪股通资金最为青睐的品种,新进的股票包括首创股份、京运通、重庆水务等;地产股包括珠江实业、光明地产、香江控股、西藏城投、上实发展等;国企改革概念股有申能股份、潞安环能、*ST新集等。
万科A发出三大信号 险资搅动股市引发思考
周二,沪深两市震荡,恒大概念股卷土重来,上海等地楼市疯狂抢购给股市投资者带来了乐观的情绪。可是,昨日万科A强势涨停,并没有带来市场的大涨,这显示市场上行动力在逐渐衰竭,大盘要跨越年线,还需要新的领涨龙头,更需量能的有效释放,量价的有效配合。
强者恒强 8月底十大分级基金份额占比逾六成
过去2个月,沪深股市维持横盘震荡格局。震荡市中,行业板块轮番启动,军工、券商、地产板块表现抢眼,深港通、险资举牌股、PPP概念股格外吸睛。与之相关的行业分级基金强力崛起,基金份额也顺势扩张。然而,分级基金强者恒强,前十大分级龙头基金市场份额占比已经超过六成,而绝大多数的“迷你”分级基金则成为投资者赎回的重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