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拉面安
来源 | 汽车服务世界(ID:asworld168)
“从一个月产值40万,到一个月3万;从15个人,到4个人;这就是一个1000平修理厂的现状”,这是南昌市好迪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的余师傅,分享在抖音上的一段原话。
后市场创业15年的余师傅,此前从没想过自己会面临这样尴尬的境地:房东催房租了,房贷奶粉钱还没给,店里一个月也没多少车。
事实上,这样的声音,最近在同行的社交聊天、朋友圈、抖音等渠道上可谓是屡屡出现。
原因只有一个:刚刚过去的一季度,又是超出所有人预期的难。
一、一季度连亏3个月
最近,汽车服务世界与同行交流时,听到了这样一番感慨:一季度连亏3个月,2022年怎么办?
经过多方信息收集、门店老板对话及行业数据佐证,汽车服务世界发现这并非老板“日常唱衰”,而是事实的确如此。
一季度究竟有多惨?
大环境本就不乐观。而这种不乐观,裹挟着相当程度的不确定性因素。
1月,为了防止疫情反复、多地早早倡导原地过年,属于门店的节前“黄金档”受到不小影响,生意与往年相比差距甚远;返工返乡及接踵而来的春节假期,对门店经营的影响也是不可避免。
2月,本就是淡季。这个一年中最短的月份,工作日只有十几天,业绩自然不会好到哪里去。节后各企业和终端门店陆续复工,行业逐渐恢复正常节奏。今年的节后小高潮虽不如以往来得热烈,但也给很多人打了一针强心剂。
到了3月,又双叒一波突发疫情卷土重来,直接肆虐到现在。上海、吉林、南京、宁波等省市及周边地区的汽车后市场,几乎都经历了短暂关停的阶段,重点城市的门店更是直接关停到现在。
这样的大环境下,门店的客流量自然好不到哪里去。
门店的声音是最真实的反馈。
“空空如也,如此下去该如何是好?”
3月24日,苏州的博哥(抖音名)拍摄了一段视频并配了上述文字。在视频中,有宽敞明亮的车间、干净整洁的地面以及归纳有序的收纳区…但与这般“好生意”标配的硬件条件相违和的是,店里一辆车都没有。
视频来自抖音号:博哥
这段视频下方的1500多条留言证明:这样的情况,如今在广州、南昌、深圳、长沙等全国多个城市同时存在着,留言“一天下来就几十块钱”的门店比比兼是。
“最近这十天,平均每天流水不超过80元,这样下去我真的快疯了。”、“已经休息了18天,都快忘记怎么修车了”。“我们快要倒闭了”。“没办法,疫情大家都害怕”、“今年难搞啊,我们封了一个星期了,房租还得交,工资还得开”、“我以为只有我没活呢,看来今年都不好过呀,坚持吧”……这样的生意怎能不让人心塞?
3月31日,郑州某奔驰专修也在自己的抖音号上发了一段视频,更详细地分享了疫情对门店生意的影响。
“3天4台车,我已经处于半休息的状态了;店里3月份一整个月的营业额,还没有2月份一周多。”据老板说,春节后的疫情,他所在的地区春节后出现过一例确诊,但门店所在地其实是低风险,不会变黄码、不会上星、门店也处于正常营业当中。但即便如此,店里的生意依旧惨淡。
上述两个视频分别拍摄自苏州、郑州周边,并非这段时间受疫情影响最大的区域,但这些区域尚且如此,遑论其他影响较大的地区呢?
与当初以武汉为中心、往全国性发散的情况不同,这次疫情集中爆发于国内的经济核心地带:东南沿海。涉及长三角地区重镇)上海、深圳(珠三角地区重镇)深圳,江苏、浙江与广州也被波及,还有吉林等地,这些都是这段时间的疫情重灾区。
其中,“GDP第一城”上海已经连续N天破万,并突破了2万大关。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上海几千家汽服门店目前几乎均处于关停状态,解封之日尚未可知。
此外,以江浙沪为辐射、江浙及不少周边省市都采取了严格的管控政策,城市车辆的流动性大大降低。
4月6日,江苏南通连夜发布通知,除农贸、餐饮、超市药店、医疗等保障市民基本生活服务的单位外,其他营业场所、门店暂停营业,汽服门店无疑包含其中。
当下,门店活下去依旧是第一位。
二、一些数据,展示门店现状
除了上述的门店反馈及相关政策,还有两类数据也证明了一季度门店生意不理想的事实。
一类是行业机构数据。
F6大数据研究院的最新数据显示:
相较2021年,2022年一季度进厂台次同比下滑9.4%,其中3月份下滑18.8%;
相较2021年,2022年一季度产值同比下滑5%,其中3月份下滑11.4%。
而3月份,便是疫情“从零星开始到局部爆发”的一个完整月份。
另一类是汽车服务世界自己的调研数据。
为了进一步了解疫情对门店生意的影响,以及面对反复无常的疫情,门店都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汽车服务世界特地发起了调研,354家修理厂参与,其中,比较能体现门店生存现状的数据主要有以下几组。
NO.1
一季度,超70%的门店业绩出现下滑
参与调研的门店中,超70%的门店一季度的业绩都是下滑状态。
总体来看,除春节假期外,超70%的门店其实是正常营业、员工也是正常到岗,但即便如此,门店业绩相比往年依旧是下滑的。
为了更加了解门店的生存力,问卷还调研了门店在2021年全年的经营情况。
有35.32%的门店明确表示,与2019年底第一轮疫情前相比,如今的年产值(上一个完整年度是2021年)也是呈现下滑趋势;
其中,有58.8%的门店表示“业绩下滑明显,超10%”甚至“拦腰斩”。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业绩大幅度下滑、甚至腰斩的门店中,50%都是单店。
N0.2:
“进场台次急剧下滑”是疫情的首要负面影响
按照此前经验:门店认为自己可能会遭遇的疫情负面影响中,除了“现金流”以外,排在前三的分别是:
进场台次急剧下滑;
门店收入<房租、人力、税金等成本;
员工到岗延后。
汽车服务世界也咨询了一些行业根基较深的汽修老兵,他们这段时间的经营状况如何?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郑州诚达的陈立表示:疫情对于当地汽修生意的影响是很大的。最近这段时间诚达店里的车流量基本下降了一半。
NO.3:
如何减少损失?
70%的门店选择“与房东协商减少房租”
遭遇疫情、业绩下滑、继续承压。
这时,降损成为门店保障生存里的关键选择。目前,门店可以减少损失的渠道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A:与房东协商减少房租
B:与供应商协调延迟账期
C:提升线上宣传力度,为疫情后的进店量提升打基础
D:进一步做好客户关怀,减少客户流失
E:减少物料、不合理库存、工具损坏等成本的浪费
F:及时调整库存结构,相对应推出解决方案
其中,有70%的门店选择了通过“与房东协商减少房租”的方式减少损失。
不难发现,受疫情以及经济大环境影响,无论门店是被迫停业还是正常营业,租金都是大家的头等心病。
门店与房东,一方面有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另一方面由于这是绝大多数门店最大的经营成本,导致门店每每想到‘降损’,第一个突破口都瞄准了房租。
关于房租减免政策,3月底,国资委发布了被列为中高风险地区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租金减免相关政策,租金减免3-6个月,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了解一下。笔者了解到杭州一位老板,旗下有家店是国企门店,他便申请了租金减免,最后成功免掉了3个月店租。
NO.4:
80%老板认为,疫情影响至少要3个月以上才会消失
有了两年多的抗疫经验,门店对疫情影响程度有了一些自己体感。
有80%的老板表示:疫情影响需要3个以上才能消失;
有15%的老板认为,1个月后疫情的影响就能消失;
有5%的老板表示,2个月后,影响就能消失。
NO.5:
当下门店的现金流,可以维持多久?
经历了2020和2021年,几乎所有的实体人都有了一个做生意的基础意识:保障现金流。
那么开年以后,全国各地时不时冒出了疫情,大家现金流的储备情况如何呢?
调研结果显示:
超50%的门店,现金流可以支撑3个月及以上;
有44%的门店,现金流可以保障正常生存半年、乃至1年以上;
仅6%的门店表示,自己只能坚持1个月。
这一结果,与行业第一次遭遇疫情时候完全不同。
2020年4月,也是疫情发生一个季度以后,《汽车服务世界》同样发起了调研,当时:
有23.8%的门店老板明确表示自己有转让计划,其中56%是单店;
在转让后,有48%的老板说“不会再自己开店了”;
转让的门店中,有18.2%是因为“现金流不足”不得不转让。
再结合上一个数据的结果:“有80%的老板表示:疫情影响需要3个以上才能消失”来看,疫情后只要门店经营快速步入正轨,绝大部分门店都能正常生存,且能保持相当正常的运转。
这也再度证明:与2020年以前相比,后市场绝大部门门店的危机意识和承压能力都大幅度增加了。
三、两个选择,看门店对2022的信心
曾经实体店的金三银四,已经被实体人调侃为“铜三铁四”。
那么真实情况又会是怎样的呢?结合行业数据和汽车服务世界自己的调研数据来看看。
NO.6:
F6:4 月中旬行业将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
F6大数据研究院表示,2022年3月产值相较去年同期呈下滑趋势,预测4 月中旬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
不过,这组数据是否会因为疫情的不确定性而存在变数,尚未可知。但长三角等经济发达的省份目前仍受疫情影响较大,这些区域的修理厂生意难以回归正常水平是大概率事件。
也有老板表示:由于当地疫情管控手段较为严格,自己店过去3年的时间里,断断续续关停的时长甚至快一年了。
NO.7、8:
70%的门店认为疫情过后业绩会下滑;
75%的门店认为此轮疫情是“危机”。
调研中,除了上述说到的“现金流”以外,还有两个问题与“2022年度经营发展相关”。
一个是,此轮疫情过后,您认为店里的业绩会?
另一个是,您觉得疫情对您来说,是危机还是机会?
关于第一个问题,70%的老板表示业绩会下滑,但有30%的门店则认为“自己的业绩会跟以前差不多,甚至能有所提升”。
这30%认为业绩不会下滑甚至能提升的核心原因,是基于自身经营稳定、且对自己维护客户关系的能力非常自信。
至于第二个危机or机会的问题,75%的门店选择的答案是“危机”。
“危机论”,一些人也给出了自己的理由,几乎都是与大环境相关的:“本地的经济主要是外贸工厂带动发展,疫情导致的经济影响比较严重”;“一线城市成本太高,疫情造成反复停产”……其中最符合绝大部分老板心声的答案是这条:“这几个月日子都不好过。”
不难发现,即便有部分门店对于自身经营有一定自信,但鉴于大环境的未知数太多,绝大部分门店对于2022年也抱持着谨慎态度。
四、2022年怎么办?
但是,情绪悲观不代表现实悲观。
犹记得2020年初,有行业人士预测:疫情会致50%的后市场小店倒下。
但事实证明,如今行业门店总量并未减少,相反由于政策、疫情及行业自身迭代洗牌等原因,行业一直处于一边开店一边关店的动态平衡状态,且整体的合规化、系统化、连锁化等水平有了非常明显的提升。
在悲观的市场环境中做乐观的事情,这是2022年接下来三个季度更恰当的做事方式。
行业仍处于上升期,汽后服务不仅不可或缺,在众多行业出现萎缩的情况下,汽车后市场甚至出现逆势上涨的态势。
在开年的《2022,汽车后市场会好吗?会。》一文中,汽车服务世界分析了2022年,40万修理厂可以用努力改变现状的几个原因。
其中有两点是无论当下环境多么恶劣,都不会改变的客观事实。
其一,汽后服务不可或缺。尤其是两年多疫情下来,公共出行受限是最明显的。所以只要整个社会体系还在正常运转,私人出行永远是最安全的选择,相关的服务市场自然是不可或缺。
其二,国内汽车后市场仍旧年轻。车龄刚达5年、刚脱离4S店质保期不久,价格和服务个性化更足的后市场优秀门店具有极强的竞争力;连锁化进程仍处初期阶段的行业,资金与力量的前仆后继,也使得40万修理厂有更多生存机会可以选择,生存方式可以优化。
值得庆幸的是,虽频频被大环境洗礼,行业发展相关的一些力量依旧蓬勃。有利于“行业转型”的新兴势力、深谙“汽服行业本质”的传统玩家,均表现除了更强、更具爆发力的生命力。
就像开年以来《汽车服务世界》反复强调的那个观点——2022年,行业依旧需要用成长的确定性,打败环境的不确定性。
“难”是大家都难,不是个别人难。但变革之下、行业终将回归本质。
最后脱离预期看实际。2022年,是40万修理厂走向未来必须经历的年份,但并非唯一难过的关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