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7年的南京城,经常会有这样一幅画面出现:
一位穿着华丽的富家太太,不是和街坊邻居们闲话家长里短,就是约一同得空的夫人小姐们打打麻将,日子过得休闲惬意。
民国富太太们的娱乐生活
但是任谁也不会想到,就是这个在邻居们眼中胸无点墨的上海华德电料行的富家老板娘张太太,竟然是隐藏在南京城里
220多名我党红色特工的大领导
,而她身后的电料行内里实则是掩护
我党地下工作人员的秘密据点
。
这位张太太,可谓是将隐蔽身份这门艺术玩到了极致,在南京潜伏三年多的日子里,她就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眼皮子底下,不但在举手投足间就
将重要情报传递出来
,而且她还凭借过人的智慧和胆识
策反了多名国民党中间派人士
,在蒋介石的眼皮底下搅弄风云,
为我党渡江战役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陈修良
在那个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南京城里,她展现出来的如猫一样慵懒的闲庭漫步式的生活成功瞒过了街坊邻居和国民党特务的眼睛,也因此,她才能在这座
潜伏着9700多名特务
的城市里带着
仅仅220多人
组成一张密不透风的情报网,游刃有余地将国民党机密送到我方阵地。
她就是中共驻南京市委的第一位女书记——陈修良,在那张为庆祝人民解放军胜利占领南京所作的油画《424晴空万里·南京1949》中,陈修良一袭素白的旗袍,微笑着和解放军指挥官握手。
《424晴空万里·南京1949》
她的一生,堪当传奇。
初入共产党
陈修良,1907年出生在浙江省宁波市的一个富庶的商人家庭,在她之前,还有一个姐姐。
但是,意外总是不合时宜的出现。在陈修良两岁那年,她的父亲因病离世,
只留下了母亲袁玉英和两个年幼的女儿
。
家里的顶梁柱走了,陈家又家大业大,眼看着她们孤儿寡们,于是家族里那些觊觎陈家家产的人就将无依无靠的母女三人视为眼中钉,
为了夺得陈父留下的财产
,他们勾结外人刻意给母女三人制造麻烦,勾结的人上到贪官污吏,下到地痞流氓,总之,
手段倍出且无所不用其极
。
母亲袁玉英在那个时候尝遍了人情的冷暖,所幸,陈母并非是那种没有主见的传统妇人,见亲戚们的真面目一一显露,
她毅然决然带着两个女儿离开了陈家
,远离是非旋涡,只为两个女儿能有个比较安稳的生活环境。
民国时期,普通人和富户过的日子仿若两个世界
丈夫的骤然离世和亲戚们的一夕变脸让袁玉英觉得,
这样的世道,靠人不如靠己
。也因此,在两个女儿的教育问题上,她慎之又慎。
在袁玉英看来,不论是做针线还是打理后宅都不是一个女人立足社会的根本,想要在这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生存下去,只有一条道儿,那就是——
读书
。
于是,陈母
特意花费重金请老师给两个女儿传道授业解惑
。
陈修良和姐姐也深知母亲的不易,因此在功课上格外用功。功夫不负有心人,1921年,姐姐考入了启明女校,而陈修良则以优秀的成绩被
宁波女子师范学校录取
。
进入学校的陈修良很快便被投身革命的爱国进步思潮所吸引,看着身边的同学一个接着一个走出教室,走上街头投身学生运动,宣传爱国主义思想,陈修良心中的一腔热血也被点燃。
进行反美游行示威的学生们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是女子又怎样,一样可以为国家、为民族尽自己的那份绵薄之力
,自此以后,陈修良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了学生运动之中。
1925年7月,陈修良发表文章《救世刍议》,此举触怒了顽固派校领导,为避免因陈修良之事引火上身,
校领导将陈修良视为“赤化分子”并开除了其学籍
。
但是,这点小小的挫折又怎么会打倒心性坚韧的陈修良呢?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离开宁波女子师范学校的陈修良转而去了
杭州女中
就读。事实证明,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的。1926年,陈修良再度凭借着优秀的成绩考入上海国民大学。同年,她又前往广东大学,就读于文学系,同时担任
团省委机关报《少年先锋》的编辑
。
也正是在那里,陈修良熟读了众多进步刊物,开始接触到了中国共产党。
机关报《少年先锋》
在系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的有关知识后,陈修良开始对报纸上所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心生憧憬,也
萌生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想法
。
1927年,机缘巧合之下,陈修良担任了中共汉口市委宣传部部长向警予的秘书,并在其的引荐之下
光荣入党
。
同年7月,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武汉也开始暴露在反动派的枪口之下,基于此,党中央下达命令,
武汉市党员全部转入地下活动
,另外一部分前去苏联学习。
因为陈修良的宁波口音很容易让人生疑,所以,她被送到了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交流,在那里,她认识了董必武、徐特立、叶剑英等优秀的共产党员并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莫斯科中山大学,许多革命先烈都曾在此学习
而且在中山大学,陈修良认识了曾经教她书法的老师沙孟海的弟弟沙文汉,
两人在革命的道路上意趣相投,最终结为伴侣
。
02潜伏南京
1930年7月,陈修良结束莫斯科的学业回国,此后她便留在了上海从事地下联络工作。
但因为叛徒的告密,陈修良和丈夫沙文汉
遭到国民党追捕
,而由于两人的入党关系在告密者的手中,联系不上党组织的两人无奈之下只得躲去了日本。
历经重重困难后,夫妻两人终于在1935年和上海的中央特科取得联系,重新回到了组织,并
接受陈毅军长的委派,担任《新华报》的主编
。
新华日报
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罔顾国内要求和平的呼声,内战一触即发。
1946年3月,党中央准备在南京成立市委组织,在派去人选的问题上,
华中分局启用了陈修良,这一决策在当时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
南京是国民党的腹地,警戒程度自不必说,在南京展开地下工作可谓是困难重重,更何况,从1927年4·12反革命政变以来,国民党在南京的“清党”行动从未停止,在陈修良之前,
已经有8名南京市委书记遭到国民党的迫害而牺牲
。
而华中分局选择陈修良,也是有自己的考量,第一,接连8位南京地下党领导人出事后,国民党不会想到在这个节骨眼上我党还会派人去南京,还是个女人。
第二,
陈修良行事做派不拘一格,随机应变能力强
,对于自认为已经很了解共产党行事风格的国民党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两相对比之下,陈修良是最好的选择。
国民党残害共产党员
接到党组织的委派后,陈修良于1946年4月中旬抵达南京。她当然知道自她一脚踏入南京城的那一刻起,自己会面对什么,可她始终记着入党时的初心,
党有需要,义不容辞
,在加入共产党后,她早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就像临行前她对丈夫沙文汉所说的话一样:
“此次南京之行,我抱着必死的决心!
”
丈夫沙文汉虽然担心妻子,可同是共产党员的他又何尝不是如此?妻子的大义凛然让沙文汉佩服万分,可一想到妻子此去南京与狼共舞,这一别,很有可能就是永别,心中感慨万千的他提笔为妻子写下诗篇:
“男儿一世事横行,巾帼岂无翻海鲸?不入虎穴焉得子,如今虎穴是南京!”
沙文汉和陈修良
陈修良抵达南京后,为了掩盖自己的身份,她住进了共产党员朱启銮的家中,自称姓张,是朱启銮的远房亲戚。
但是作为亲戚在这里长期居住,定然惹人生疑,于是在没多久后,陈修良再次改头换面,投奔我党南京地下党员柏炎柯秀珍夫妇那里,对外称是柏炎的姑妈。
在此期间,陈修良深居简出,在柏炎的家里做饭带孩子,俨然一副家庭保姆的模样。因为她知道,此时的南京,因为内战的爆发,
国民党对于共产党定然是严防死守
,自己这个时候不便出去多走动。
就这样,陈修良一边扮演好姑妈兼保姆的角色,一边尽可能的掌握我党地下活动的大致方向,静静蛰伏,等待时机。
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和蒋介石
在风头过后,陈修良前往地下党员方休的家中,商量党的后续工作的开展。而方休的妻弟是国民党的高级特务,这段时间在南京办事,住在自己家中。方休觉得陈修良这段时间来自己家中实在危险,便叮嘱她这些日子尽量避免过来。
但一向不按常理出牌的陈修良却反而觉得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国民党的高级特务,那身上定然带着更重要的情报,若是能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对我党来说百利而无一害。
事情果然不出陈修良所料,在再次来到方休家里时,对方告诉陈修良,妻弟出去办事,落下了一个公文包,已经检查过了,里面是一本密码本。
密码本!陈修良稍稍思忖后道:
“把密码本给我,我立刻找人誊抄下来!”
当年的密码本
拿到密码本后,陈修良立刻联系我党情报人员将密码本誊抄下来,又火速将密码本还给方休,方休妻弟丝毫没有察觉自己所带的机密已经泄露出去。
待一切都准备好后,陈修良立刻联系情报网,将密码本送去了上海情报局。
破译了国民党密码的我军把握住了先机,在战场上化被动为主动,战役节节顺利,一路士气高涨。
为党组织立下大功的陈修良并没有就此满足当前的成就,她还有更大胆的想法,那就是
策反国民党军政人员
!
对于陈修良的计划,党中央十分支持。因为即便解放军在正面战场上一路胜利,可国民党不论是武器装备还是技术人才,都远远在解放军之上。
在一场场战争胜利的背后,
是无数解放军前赴后继,不惜牺牲年轻的生命换过来的
!若是陈修良能策反部分国民党军政人员,那么对于我方战场上减少伤亡来说极为有利。
解放战争中我军难得一见的彩照
有了党中央的支持,陈修良信心倍增,干劲十足。
但陈修良并不冲动,她明白,策反工作比之前的传递情报难数十倍,自己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身份,毕竟,“姑妈”的身份能做的事情有限。
原来衣着朴素不修边幅、为人低调的“姑妈”摇身一变,
成了上海华德电料行的的老板娘张太太
。
虽说是老板娘,可在外人眼里,这位老板娘从不查账,也不管电料行的生意,一有空就拉着员工们聊聊琐事。
这位张太太还特别喜欢打麻将,有时候一玩就是一整宿。
行事之高调,颠覆了之前大多中共地下党员低调再低调的风格
,但这样的陈修良,反而瞒过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眼睛。
打麻将的富太太们
和陈修良打麻将的夫人小姐们,不乏国民党军政人员的家眷,每每打麻将时,陈修良都会有意引导这些太太们闲话家常,久而久之,
陈修良就将国民党部分军政人员的情况摸了个七七八八
。
在经过深思熟虑后,陈修良考虑好了第一个要策反的目标:
国民党轰炸机第八大队队长愈渤。
据陈修良了解,愈渤是广西桂林人,年幼的他
曾亲身历经日军轰炸桂林
,因此,在愈渤的心中,当飞行员正面对抗日本人就成了他的心愿。
因此,在得知重庆要招收飞行员的消息后,愈渤毫不犹豫的就去报了名,而后成功通过了考核,成为国民党空军的一员。
在那期间,由于对日本埋在骨子里的仇恨,愈渤训练十分刻苦,成了其中的优秀学员,不久之后,他就被派到了美国接受飞行训练。
愈渤
但是回国之后的愈渤发现一切都变了,
他的本意是开飞机打击日本人
,报当年家乡被轰炸的大仇,可是现在,
上面交给他的任务却是轰炸解放军
,这让愈渤十分为难。
调查愈渤生平后的陈修良觉得此人是非分明,觉得可以进行下一步,便安排地下党员林城去接近愈渤,林诚当时对外的身份是国民党空军医院的医生。
在林诚的有意引导下,愈渤渐渐放下戒备心,最后终于同意加入策反队伍,但是,
他还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入党
。
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在那个时期,党组织对于人员的准入门槛还是相当高的,凡是在入党之前都要经过严苛的审查和考验,
而愈渤是国民党转入,想要入党更是困难重重
。
但是陈修良还是答应了愈渤的要求,她认为
愈渤能在这个时候舍弃国民党赌上自己的性命,足以证明他的决心
。
有了陈修良的点头,愈渤再无顾虑。
1948年12月16日夜晚,愈渤趁着夜色带着同机组的其他四位飞行员一起,开着飞机离开南京,一路向北,降落在石家庄机场。
愈渤(右一)和四个一同离开国民党的飞行员们
消息传到南京后,蒋介石震怒。毕竟,在此之前,从未有过空军人员投靠共产党。
这是因为在蒋介石的心里,
共产党经费极度缺乏,而空军的训练又极为烧钱
,共产党根本无力承担如此昂贵的费用。
这是实情,我国空军的建设一直受到经费短缺的掣肘,就连建国后击落了美国“三料王牌飞行员”麦克尔的蒋道平在上战场之前也只
飞行了不到50个小时
,那个时候尚且是在建国后,更不用说在内战时期一穷二白的共产党了。
但蒋介石万万没有想到还是有飞行员投靠共产党,一气之下,蒋介石撤掉了机场司令的职务,可愈渤离开已是不争的事实,蒋介石就是再怎么加强管理也是于事无补。
蒋介石无能狂怒
在愈渤之后,陈修良将国民党
军政联勤总部人员汪维恒也成功策反
,对方还
为我党带来了国民党军师级别以上的长官姓名、手下所有的实际兵员数量以及武器装配和部队番号等重要情报。
这对我党知悉国民党军队每次出战的战斗力有了具体的估算,为我党灵活应对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不仅如此,在陈修良等人的努力下,他们又
策反了国民党海军的一个部队,连同当时最先进的巡洋舰“重庆号”都带入了解放军的麾下
;紧接着陈修良等人乘胜追击,
策反国民党南京警卫师师长王宴清,带着两个团起义跨过长江投奔了解放军
。
这一系列的“叛逃”彻底激怒了蒋介石,他下令南京卫戍司令张耀明:
“迅速摧毁共产党的地下组织!”
张耀明和同僚的合影
但是张耀明怎么也想不到,他苦苦追查的南京市委共产党头号领导人正大摇大摆地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打着麻将!
在陈修良有条不紊地安排党的地下工作时,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的决战也终于来临。
山雨欲来风满楼,陈修良知道,
被长江天堑拦住的解放军急需渡江
,可蒋介石已经下令将长江沿岸各个渡口重兵把守,包括内河河道出口,江面上的船只也被国民党军队运到南岸,解放军想要渡江困难重重。
因此,
拿到国民党的京沪、沪杭一带军事布置情报对我党十分重要
。陈修良下令,南京城的地下党员尽数出动,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拿下南京周遭军事分布以及防御情报。
我党地下人员冒着生命危险,终于成功拿到了
《京沪、沪杭沿线的军事布置图》以及《南京城防工事地图》
,这为解放军占领长江沿岸各个渡口提供了极大地帮助。
上海的军事、经济地图
在陈修良等地下党员的里应外合之下,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成功占领南京,将党旗插在了南京总统府上,南京宣布解放。
圆满完成党组织交代任务的陈修良怀着激动的心情前去35军驻地报道,解放军35军指挥官何克希在见到陈修良后十分惊讶,半晌才感慨道:
“我没有想到,帮助解放军渡过长江、解放南京的地下党的负责人,竟然是这样一位温文尔雅的女同志!”
因为在此之前,尽管解放军高级官员大都知道陈修良的名字,但从未见过其真容,不少人还以为陈修良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没成想竟是个面带微笑的温柔女子。
解放军想不到,国民党就更想不到了。
在见到何克希后,陈修良说出来的急,家里还有很多文件没有带出来。
何克希二话不说就派出了两辆军车和多名战士送陈修良回去拿资料。
解放军战士正在维修军车
而这个时候,与陈修良相熟的街坊邻居们才知道这个只知道打牌串门子的张太太,竟然是深藏不露的中共地下党的负责人!
解放军入驻南京后,中共中央决定重新组建南京市委,由刘伯承担任市委书记,陈修良担任市委常委和妇委主任。
退休后的陈修良时常怀念起起前半生的峥嵘岁月,她还写下来一百多万字的回忆录,里面包括了丰富的历史资料,为我们了解那段不为人知的岁月提供了极大的参考价值,也从那字里行间得知,在潜伏在南京的那三年,
在她看似云淡风轻的完成任务的背后,是一次又一次的耗尽脑汁的与敌人博弈的艰辛历程
。
陈修良回忆录手稿
1998年11月6日,91岁的陈修良因病离开人世,结束了她那传奇的一生。
女子又如何?在民族大义面前,女子也可挑起千斤重担,为国效力!
在为新中国成立的伟大目标面前,还有无数像陈修良这样的女子勇敢逆行,不惜生命,为国家迎来光明,向巾帼英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