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愈姑娘,一支笔写尽爱情和婚姻百态。
01
15天的年假,花钱如流水
这个年终于过完了,有人欢喜有人愁。新年,是中国人最看重的节日。
在这个时期,难免会有人情花销。
单身的时候还好,什么都靠父母,但是当你组建了自己的家庭,你就需要扛起那份人情世故了。过个年,有人收了很多红包,有人赚了很多钱,而有人却花掉很多钱。
小曼和阿和是一对新婚夫妇,去年国庆节结婚的,这是他们两人结婚后第一次在一起过年。他们之前挺憧憬这个新年的,一定会有很特别的意义。
但是回家过年才发现,到处都是开销,全部是钱钱钱。虽然两人之前有一点积蓄,但是结婚的时候花掉一些,而过完年两人却发现几乎花掉了他们一年的积蓄。
也难怪,成家了,要去每个亲戚家拜年,还要给老人和孩子红包,这都是一大笔开销。
另一方面,还要给双方父母过年费,小曼家庭条件不是很好,阿和就提出给他们家5000块,加上给弟弟妹妹买新衣服,还有他们的压岁钱,花了小一万。
而阿和这边,给父母买年货,还翻新了房子,买了一些家具,花了两三万。
这些是可以计算到的钱,还有很多隐形的消费,比如去亲戚家带的礼物,每天开车去拜年的油费,还有一些大大小小的红包,这些看起来不多,可是15天的年假,每一天都在花钱如流水。
02
攀比的风气,已经没了年味
现在的新年再也不是以前的新年的,以前的年总是氛围更多,现在的年是金钱更多。
以前的年总是会有很多期待,比如除夕夜里的守岁,烟花爆竹,还有新衣服和压岁钱,现在处处都在攀比,比比谁开的车更好,谁的收入更多,谁家装修得更好。
小曼和阿和想要翻新家里的房子也是因为不想被人说闲话,村子里面每个人的房子都装修得很豪华,新年的时候也都是张灯结彩的。
小曼和阿和自然也不愿意家里看起来寒酸,再者父母常年在家,让他们住的舒服点也是好的。于是,小曼和阿和就拿出了一部分积蓄,房子翻新了,年味却没有那么浓了。
以前的房子破旧,但是邻里之间经常走动,也互送东西。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家不再送东西,娱乐设施多了,也不愿意常走动了。
好不容易聚在一起,聊的话题不过是金钱,比比谁家收入多,比比谁家孩子的收入多。
新年,俨然成了一个大型攀比现场。在美酒佳肴里面,大家注重的不是团圆,而是金钱。
这种攀比的风气,正在席卷每一个新年,在里面的人,谁也不能幸免。
03
人情往来的红包,成了负担
除了攀比,新年还有很多人情往来的红包。小的时候,一个红包十块二十块,现在一个红包都要100块以上,给得少了不体面,给多了对方还会感激你一下。
小曼和阿和这个新年不知道发出去多少红包,亲戚的孩子,大大小小都得给,给的时候爽快,过后却是满满的心疼。当然他们也想过不给,但是不给该要被人说不懂事了。
今年是他们结婚的第一年,按照老家的习俗,必须去每个亲戚家拜年,还得带着新年礼物才算周到。
这个新年,是他们最累的一年,每一天都要去好几家亲戚家拜年,酒足饭饱过后,没有快感,只有疲惫和劳累。
当人情世故成了负担,也失去了人与人之间联结的桥梁。
很多时候,小曼和阿和都后悔回家过年了,如果不是因为家人,很多亲戚不过是泛泛之交,但是该有的礼数也是不能少的。
人情世故的开销大,对新婚夫妻来说是巨大的负担。
04
用一年的积蓄,换一个新年,值不值得?
这个年终于过完了,小曼和阿和在回程的途中,细数了今年过年的花销,将近10万了。
半个月花掉一年的积蓄,实在令人心疼。他们两个都是工薪阶层,每个月辛辛苦苦的上班攒了一点钱,没想到过个年都花完了。
他们本来想拿这个钱去租一个好一点的房子,他们在外面打拼,一直住在城中村,现在结婚了,以后也会有孩子,是该换一个大一点的房子了。
小曼和阿和恋爱5年才走进婚姻殿堂,之所以拖这么久,是因为之前没有经济能力,到了去年,两个人咬咬牙就结婚了。他们之前就预料到,结婚是很花钱的,没想到结婚后的人情往来才是最花钱的。
这个新年,对新婚夫妇来说,过得确实不容易。真心希望以后的新年可以少一点金钱往来,多一点温暖和氛围。
END.
今日话题:
这个新年,你花了多少钱?
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