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届奥斯卡三部题材撞车,动画史上最大的抄袭悬案-环球公司动画片

频道:社保知识 日期: 浏览:0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动画学术趴],转载请注明出处。

太阳底下没有什么新鲜事,动画题材撞车毫不稀奇。

可是撞车撞到

剧情差不多一样

,就让人不得不有所怀疑了。

那如果有三部题材剧情雷同的动画片,

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放映

,你会怎么想?

我想大概所有的人第一反应都是:

「这绝对是抄袭吧!」

今天瓜叔要给大家讲的,就是这样一件动画史上最大的

疑似抄袭悬案

米高梅

「猫和老鼠」

大家小时候都看过,相信很多人都对其中

汤姆开钢琴演奏会

的一集印象深刻。

这集的副标题叫

《猫的协奏曲》

,是「猫和老鼠」系列评价最高的一集,

豆瓣评分9.0

时间是

1947年春天

,奥斯卡组委会按照惯例举行试映,来选出去年的

最佳动画短片

《猫的协奏曲》是第一个放映的。

片中的

汤姆

一改往常的家猫形象,穿上正装,风度翩翩的走上了钢琴演奏会的舞台,开始弹奏李斯特以高难度著称的

「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

起伏的琴弦吵醒了躲在钢琴里睡觉的

杰瑞

于是他开始给汤姆

捣乱报复

。比如躲在钢琴里面自己拨动琴弦:

猛地盖上钢琴盖,去砸汤姆的手指:

在钢琴

琴键上跳舞

汤姆和杰瑞就此围绕着钢琴竭尽脑汁,展开了一番智斗。

最神奇的是乐曲居然没有受影响,

每一个包袱都和音乐完美融合

,李斯特的钢琴曲被完整的呈现了出来!

最后杰瑞一如既往的战胜了汤姆。汤姆累趴下了,杰瑞却作为钢琴家获得了

满堂彩

现场的观众都笑疯了,也给杰瑞献上了热烈的掌声,然而台下有一个人却快被气疯了,脸色都白了。

他叫

弗里兹•弗里伦

,是

华纳

工作室的导演,导演了众多著名的

兔八哥、达菲鸭

短片。

他也是奥斯卡的常客,所创作的作品获得

5次奥斯卡奖,9次提名

弗里伦生气的原因是,他参选奥斯卡的片子

《兔子狂想曲》

正是下一个要放映的,

而且剧情和《猫的协奏曲》

几乎一模一样

弗里伦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但是他隐约感觉自己的片子可能泄露了,然后被米高梅的人在奥斯卡上阴了一把。

《兔子狂想曲》同样是

兔八哥

穿着正装走上演奏会舞台,整理自己的打扮,然后坐下开始弹钢琴。

同样是钢琴吵到了里面的

老鼠

于是老鼠开始

捣乱

,和兔八哥斗智斗勇。

当然,也少不了老鼠同样在

钢琴上跳舞

的桥段。

结局同样是

老鼠战胜了兔八哥

,成为最后的赢家。

可以说,两个片子剧本的结构

几乎一模一样

光是剧本撞了也就算了,更绝的是,两个片子里弹奏的钢琴曲都一样!!

都是「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

现场观众

懵逼了

,不知道该不该给掌声,现场气氛尴尬极了。

两部极其相似的片子紧接着先后放映,一部收获了雷鸣般的掌声,另一部掌声却稀稀落落。

大家心里都疑惑着,这是

抄袭

吗?到底是

谁抄了谁

然而,这一年奥斯卡的戏码还没完呢。

当时放映的,居然还有第三部同样题材的片子,来自

环球

发行 Lantz 工作室制作的

啄木鸟伍迪

同样是

熊猫

安迪

弹奏钢琴曲。

然后

伍迪

跑来

捣乱

好在这一部

后续的剧情走向不一样

,最后以火灾造成混乱结束。当然,更重要的是这部的选曲终于不是

李斯特

,而是

肖邦

了。

选曲拯救了这部

《肖邦的音乐时刻》

,观众还是给予了掌声。否则连着三部选用一样的钢琴曲,那就真是画美不看了。

三部题材撞车的动画片谁能最终获得奥斯卡奖,这次竞争背后有着更深刻的意义。

他们不仅仅代表片子自己,更是猫和老鼠、兔八哥、伍迪这三组卡通明星人气的对决,甚至是米高梅、华纳、环球三大电影公司的角斗。

代表

啄木鸟伍迪

环球

公司的《肖邦的音乐时刻》,其实在参选作品中水平算偏低的,但由于是三部中差异度最大的,却最终

获得了奥斯卡提名

代表

猫和老鼠

米高梅

公司的《猫的协奏曲》,获得了奥斯卡提名,最终成功

拿下奥斯卡奖

,成为动画史上的经典名作,其制作水准也完全对得起它的名声。

而代表

兔八哥

华纳

公司的《兔子狂想曲》,虽然有着顶级的制作水准,也不逊色于《猫的协奏曲》,却因为

过于雷同,观众认为是抄袭

,连奥斯卡

提名都没有混到

《兔子狂想曲》的导演弗里伦心里自然不服气。瓜叔趴在地上想了想,弗里伦内心活动应该是这样的:

比我片子差的都能拿提名,凭什么我连提名都没有混上?

既然雷同了,凭什么拿奖的是他不是我?

要说原因的话,瓜叔认为大多数观众会由于

先入为主

的观念影响,认为是《兔子狂想曲》抄了《猫的协奏曲》。

如果历史上《兔子狂想曲》是先放映的,那奥斯卡的结果恐怕就会被改写了。

说白了,以两部片子的雷同程度,

谁后放谁吃亏。

到底是抄袭,还是巧合?

若是抄袭,又是

谁抄了谁?

当时的媒体争执不休,

猫和老鼠与兔八哥的拥簇各执一词,也成为历史上最有名的一桩抄袭悬案

,人称——

「1946 大论战」

猫和老鼠的导演之一

约瑟夫•巴伯拉

,就曾经表示:

我相信这是个巧合。弗里伦有着出色的幽默感,我们只是刚好想到一起去了,然后包袱又差不多。

但是……兔子和老鼠搞到一起是为什么呢?

言下之意就是,虽然巴伯拉没有指责对方抄袭,但是

话里藏针的认为《兔子狂想曲》的故事缺乏立足点

,明明是兔子结果和老鼠闹来闹去。

而他们自己的《猫的协奏曲》故事则更自然,

因为猫和老鼠天生就是对头

但动画史学者 Thad Komorowski 却认为,虽然猫鼠故事更合理,但《猫的协奏曲》的故事也存在漏洞——

在这部片之前,猫和老鼠系列里

一直都是家猫的汤姆,怎么突然就走上舞台了?

七十年来,动画史学者们一直在调查着事情的真相。

首先,《兔子狂想曲》其实是先进行创作的,而且在制作过程中,确实很有可能

遭遇了泄密

。弗里伦确实很冤。

动画史学者 Joe Adamson 写道:

当时

特克斯•艾弗里

是目击者。有一群

特艺七彩

公司的家伙们

忙中出错

,把《兔子狂想曲》当天的素材给送到了米高梅的动画部,显然他们

把片子误认成那部极其相似的猫和老鼠。

也就是说,《猫的协奏曲》制作组在制作过程中看到了《兔子狂想曲》的片段。

然而,我们不能简单就判定《猫的协奏曲》抄袭了《兔子狂想曲》,因为时间上,

如果从泄密那一刻开始抄,是根本赶不上奥斯卡的。

《兔子狂想曲》于

1946年2月

开始进行先期录音,《猫的协奏曲》则是

1946年4月

大多数动画片采取的是后期录音,即中期完成后再进行录音。而

先期录音

意味着,前期的编剧、故事版已经完成,中期的作画还没有开始,需要动画师根据音乐去作画来配合每一个节奏点,对于音乐题材的动画片来说,先期录音是必须的。

而特艺七彩送影片素材时泄密,只可能发生在

制作中后期

,应当是

1946年下半年

,即

故事早已经完成,动画、背景、上色都已经完成大半。

要知道,音乐片的核心就是选曲,米高梅根本不可能去根据对手的片故意改动音乐,否则后续变动和成本开销就太大了。

而且虽然《猫的协奏曲》仍有小范围改动部分镜头的余地,但是大的改动也是来不及的。

也就是说,在泄密的那一刻,两边故事其实都已经定型,而且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同一首钢琴曲。

因此,大部分动画史学者倾向于这是一个

巧合

但泄密给双方的竞争带来了一层阴影——米高梅知道华纳那边在做一部非常相似的片子,他们

慌了

要知道,米高梅的制作追求精度,周期非常长。

《猫的协奏曲》这部片,原本打算1947年下半年公映,冲着1947年奥斯卡奖去的。

而华纳的《兔子狂想曲》,则明显是

1946年的奥斯卡竞选者。

如果让《兔子狂想曲》拿下1946年奥斯卡,那么《猫的协奏曲》的1947年奥斯卡基本就没有希望了。

两部极其类似的片,后来者只会被当做山寨货。

于是,米高梅决定,

赶!

要赶在和《兔子狂想曲》

同一届参选奥斯卡!

米高梅成功了,最终赶上了1946年奥斯卡评选。但是,这样还不足以保证《猫的协奏曲》的获奖。

众所周知,米高梅是业内威信极高的公司,也非常擅长在奥斯卡

经营人脉和拉票。

动画史学者Thad Komorowski甚至怀疑,米高梅

可能操纵了放映顺序

,让《兔子狂想曲》看起来像是抄袭了《猫的协奏曲》。这确实像是米高梅会干出来的事,

但目前并没有决定性证据支持这一怀疑。

所以即便两部片子的雷同只是巧合,米高梅在事件中扮演的角色可能是有些不太光彩的。

当然,无论奥斯卡评选中是否存在黑幕,都不应该影响对两部片子本身的评价。

唯一遗憾的是,《猫的协奏曲》毫无疑问是

动画史上难得的佳作

,评价甚高,荣誉加身——

而《兔子狂想曲》本来有成为经典的可能性,却慢慢被时代所遗忘。

那么,又为什么会出现如此雷同的巧合呢?

首先,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第一次出现在动画中是1929年上映的

米老鼠

短片

《大剧院的房子》

这部米老鼠动画片围绕着钢琴创造了一系列的桥段,而

后来演奏钢琴的动画喜剧多对此有所借鉴。

其次,

1945年至1946年

西班牙钢琴师 José Iturbi

的巅峰时期,他甚至出演米高梅的电影,成为音乐界和电影界的跨界巨星,他的影响力让

古典音乐一时间再度流行。

当时的动画片非常善于把握流行趋势

,在 Iturbi 的影响下,

各大动画公司都想让自己的角色在荧幕上弹奏古典音乐,确实也是可以理解的。

事实上,创造永远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

通过对前人的模仿、转化和组合,当达到一个临界点时,所谓的创新就诞生了。

但我们都是基于相同的素材进行搭建,有时会恰好得到相似的结果。

莱布尼茨

牛顿

在同一时代分别独立研究出了

微积分

贝尔

格雷

,甚至是在同一天申请

电话

的专利。

原因在于他们的成果都是基于前五十年、前十年、甚至前一年的科学研究,在技术达到临界点时,他们同时成为了突破临界点的创新者。

艺术创作同样如此,

所有的创作者,都是基于前人风格和手法的基础上去进行模仿、转化和组合。

那些看似完全原创的作品,背后也有着诸多前人的手法影响。

瓜叔这么说

不是给真正的抄袭者洗地,

而是当我们面临和《猫的协奏曲》、《兔子狂想曲》相似的案例时,

多一点对创作源流的思考,少一点从道德至高点的批判。

理性判断借鉴和抄袭,多给《兔子狂想曲》们一个机会。

本文首发自微信公众号[动画学术趴],转载请注明出处。动画学术趴是国内动画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深度媒体和爱好者社区。

光学测量公司

影像仪

3d光学测量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