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企在欧最大核能工程合同签订,中核将牵头为国际人造太阳装“心脏”-法国法马通核能公司上海代表处

频道:贷款知识 日期: 浏览:0

记者 | 江帆

编辑 |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的“心脏”安装阶段在北京启动了。

界面新闻记者从中国核工业集团(下称中核集团)处获悉,9月30日,ITER组织与中核集团牵头的中法联合体正式签订了ITER主机安装一号合同(TAC1)。

中核集团董事长余剑锋表示,这是有史以来中企在欧洲市场中竞标的最大核能工程项目合同,同时也是中国核能单位首次以工程总承包形式成功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项目。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简称ITER计划,是全球规模仅次于国际空间站的国际大科学工程计划。由中国与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和美国七方共同实施,旨在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受控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

TAC1安装标段工程是ITER托卡马克装置中最重要的核心设备安装工程,也是ITER迄今为止金额最大合同工程。它的重要性相当于核电站的反应堆、人体里的心脏。

今年7月16日,中核集团收到ITER组织的中标通知书。由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牵头,联手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法国法马通公司组成中法联合体,以工程总承包形式正式中标在法国建设的TAC1安装标段。

“这是ITER组织的主要合同。”ITER组织总干事比戈表示,“我们已经为ITER主机部件的机械安装精心准备了1200多个设计工作包,同时计划了装配序列”。

目前,中法联合体TAC1项目筹备组已完成项目任务书、项目大纲等准备工作,计划10月底起常驻法国进行项目前期筹备工作。

人类开发核能的途径主要有两条——重元素的裂变和轻元素的聚变。利用核裂变原理,人类已建造了几百个核电站,但对核聚变的利用却落后很多。

核聚变产生巨大的能量高于核裂变,一直以来被科学界视为解决人类未来能源困境的终极能源。核聚变所需的燃料氘、氚,在自然界中储存量巨大,海水中就能提取。

目前,人类对聚变反应的控制,主要依靠一种环形容器,通过约束电磁波驱动,创造氘、氚实现聚变的环境和超高温,实现受控核聚变。

这种装置被称为托卡马克(Tokamak),由于其原理仿照太阳内部的热核聚变反应,因此被称为“人造太阳”。

2003年,中国加入ITER计划,并将承担ITER装置中137个采购包制造任务的12个,接近总任务量的10%。

今年9月20日,由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研制的ITER计划首个大型超导磁体线圈竣工交付。其重量相当于一架波音747飞机,是决定ITER装置运行成败的最重要线圈之一,将于本月底海运至法国ITER现场。

中国也在自主研制“人造太阳”。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托卡马克装置,被称为中国新一代核聚变实验装置,由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承建。

今年6月,该装置主机线圈系统在成都成功实现交付,这标志着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人造太阳”总体安装正式开始。

上海光学影像测量机服务好

影像测量仪厂商

ogp测量仪测高度

ogp测量仪测高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