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财经杂坛(微信公众号caijingzt)
中国造船业没有“恐韩症”。
近日,外媒报道,法国达飞海运集团最近与中国两家造船公司签署了建造意向书,订单包括9艘2.2万TEU级超大型集装箱船,每艘造价最高可达1.6亿美元(人民币约10亿元),总订单额达到了约96亿元人民币。
由于交易额超前,也被称为史上全球集装箱船的最大订单。此前,全球最大规模的集装箱船订单是韩国三星重工业公司2017年5月建造的2.1413万TEU级集装箱船。
韩国造船企业一度视该订单为囊中之物。韩国现代重工业公司、三星重工业公司和大宇造船海洋公司等韩国三大造船公司集体参与了这场订单竞争,韩国业界也曾一度预测现代重工业公司有望拿下订单。
韩国现代重工业公司船舶营业本部的余容华常务甚至曾自信地说:“我公司以往(2015年)曾单独与法国海运公司谈判,拿下大型集装箱船订单,双方之间保持着良好关系,相信这次一定可以拿到订单。”
但中国企业笑到了最后。这让韩国媒体疾呼有“切肤之痛”。
要知道,韩国造船企业的主要市场是油船和集装箱船,而中国造船厂以往的拳头产品是干散货船。
三国鼎立 中国逐渐领跑
法国人肯定不是笨蛋。对于他们来讲,仅仅是价格优惠是远远不够的。物美还要价廉,才是最能让生意人拿起红酒杯的。
世界造船产业最早的霸主源于欧洲,上世纪50年代,日本造船业崛起,打破了西欧造船国家一统天下的局面;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韩国造船业开始腾飞并赶超日本。从相关数据看,1999年,韩国承接新船订单量赶超日本,2000年,其新船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远远超过日本,造船完工量也首次超过日本,成为新的世界造船霸主。
2009
年6月,中国船企的新船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双双超过韩国,在全球船舶产业中独占鳌头。2015年,中国新船订单量略低于韩国,但手持订单量依然位列第一。
从去年中日韩三国的船舶接单情况看,韩国船企依然垄断着高附加值船舶市场,在海洋工程装备订单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在承接超大型油船(VLCC)、液化天然气(LNG)船、液化石油气(LPG)船等订单上,但在10000TEU以上的集装箱船领域订单有所减少,其市场份额受到来自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等船企的威胁;日本船企的手持订单量呈大幅上升趋势,受本国船东在国内大量下单、日元贬值、绿色船舶建造水平显著提高等利好影响,其在承接散货船方面更具优势;中国在承接大型集装箱船方面取得巨大进展,但散货船订单量急剧下降。
2015年,世界造船业发生了一些变化,这包括中国船企新接订单量出现了大幅滑坡,而在第一阵营船企的份额却有所增加;韩国造船企业接单更多的转向新造船市场;印度、越南船企开始跃跃欲试,新船成交量呈现大幅度上升的趋势。
全球造船业正处于低谷
造成上述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大宗商品价格疲软。
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滑。2015年12月31日,普氏铁矿石价格指数跌至43.25美元/吨,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为35.7美元/桶,与2014年7月1日相比,这两个指数分别下挫了53%、68%。
风险迅速传导给了造船业。截至2015年12月底,克拉克松新船价格指数为131点,比2014年同期下降了5.1%。由于铁矿石价格大跌,全球散货船资产价值自去年8月中旬以来持续下跌,不到三个月跌幅已达20%。2015年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剧烈下跌,海工项目变得不堪一击,延期、撤单已成为这个领域最真实的写照。
2015年第三季度,韩国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大宇造船海洋这三大船企的营业亏损合计高达2.1万亿韩元(约合18.5亿美元),创下历史之最。受此影响,韩国三大船企万人裁员潮将来临。
中国民营船企已相继迈入破产行列,去年有五家民营船企已经或正申请破产。2015年3月,江苏东方重工有限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中国最大的外资造船企业STX(大连)造船有限公司被法院裁定破产清算;4月,温州造船企业庄吉船业有限公司宣布破产重整;5月,浙江正和造船有限公司向法院提出重整申请;7月,南通明德重工有限公司重整失败,宣告破产。2016年1月,浙江省海运集团舟山五洲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提出破产清算,这是中国首家地方国企船厂倒闭。
2015年11月,日本多家船企下调了2015年财年(截至2016年3月)的盈利预期。在披露业绩预期的8家企业中,仅三菱重工、住友重工、内海造船3家业绩有所提升,而IHI公司、三井造船,川崎重工、名村造船、佐野安船渠都下调了2015年财年船舶和海洋部门的业绩预期。海工项目延期、低价订单等因素使船企盈利能力下降,是企业普遍预期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
韩国人真慌了
对于本次订单的流失,部分韩国媒体说是“切肤之痛”。
一个不能忽略的事实是:韩国的裁员潮依然未减退。韩国造船企业都在挣扎求生存。据韩联社报道,韩国工业数据显示,预计2017年韩国三大船厂合计裁员4000多人。其中,大宇造船计划裁员2000人,三星重工计划裁员1800人,现代重工方面也有裁员计划。
更重要的是,韩国造船业在钻井平台、油轮和超大集装箱船方面具有很大优势,而中国的拳头产品是干散货船。
换句话说,中国在韩国人优势产品领域分了一杯羹,难怪韩国人称,中国在造船技术上已经追平了韩国,再过两三年就要赶超。
由于韩方的报价无从获悉,无法准确判断中方的价格到底比韩方低多少。但可以参照之前的一些数据。比如,日本船企的造船报价通常直逼中国船企高出不到5%,再加上中方的劳动力成本上升,报价差距也不可能太大。
韩国高丽大学政经学院李国宪教授分析表示,韩国是一个典型严重依靠外贸生存的国家,韩国的外贸系数达到近100%,这是不争的事实。造船行业作为韩国外贸的支撑产业之一,现阶段面临极大的危机,这将影响韩国本就疲软的外贸水平。
另外,韩国造船行业多位于东南沿海地区,这一带聚集着韩国的重工业,在韩国经济版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造船行业的亏损将导致韩国东南工业带停滞,同时将影响韩国民众对于经济的信心,进而影响韩国的内需。
(嗨,如果觉得不错,请关注、转发、点赞、打赏,任选。【财经杂坛】系今日头条签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