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欧盟竞争委员会宣布,将启动对中国化工集团收购瑞士农用化学品和种子公司先正达案的反垄断调查。消息一出,让本来期待年底可能实现交割的这笔中国企业海外巨额收购案再生变数。
欧盟竞争委员会委员玛格丽特·韦斯塔格表示:“这次交易可能会让一家全球领先的农药公司和它的主要竞争对手合并,所以我们需要仔细评估这项收购要约是否会导致更高的市场价格,或是会缩小农民的选择余地。”
欧盟竞争委员会将审查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中国化工旗下的一家名叫Adama的子公司。中国化工于2011年收购的这家以色列公司是欧洲最大的农药产品提供商,而中国化工提出收购要约的先正达则已占领了全球农药市场的五分之一。委员会认为,这两家公司生产的部分农药产品存在严重重合,因此它们的并购可能造成单一企业市场占有率过高,构成行业垄断行为。
欧盟反垄断审查预计将于明年3月15日前结束。分析人士认为,竞争委员会彻底否决此次并购案的可能性不大,但届时委员会可能会要求中国化工剥离部分与先正达相重合的业务。先正达对明年初通过审查仍信心满满,并表示会和中国化工一起继续与欧盟竞争委员会进行建设性的讨论,协助其尽早完成审查工作。
据了解,该并购案于2月3日宣布,中国化工凭借溢价20%的价格,加之背后庞大的中国乃至亚洲市场,在美国杜邦、孟山都以及德国巴斯夫等竞争对手中胜出。
不得不说,这次半路杀出的欧盟反垄断调查让人颇有几分意外,因为此前业内人士一直认为,此次收购成功与否的最大障碍不在欧盟而在美国外资监管机构。
美国外资监管机构——外国投资委员会拥有审查以及阻止任何可能引发国家安全担忧的交易。但经过审查,该机构今年8月宣布为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放行”,这意味着收购面临的主要挑战已经消除。
实际上,此次收购遇阻与近期全球农业化学产业规模空前的并购潮不无关系。9月,德国医药巨头拜耳集团宣布将以660亿美元收购全球最大种子公司美国孟山都;而去年12月,美国陶氏化学与杜邦两家公司正式宣布合并,合并后总市值高达1300亿美元,目前此案也正在接受欧盟的反垄断调查。
而有分析人士指出,农化产业之所以出现并购潮,是因为在农产品价格严重下滑、农民收入急剧减少的背景下,农化产业面临巨大的价格压力,农化公司的盈利空间也在不断缩小。因此,农化企业迫切需要重新整合,通过并购等方式来重新划分市场,扩大收益。
韦斯塔格强调,对于该案的审核将会参考该行业内同时进行的其他几项并购案,届时会与包括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巴西和加拿大的反垄断机构展开合作调查。先正达也认为,拜耳和孟山都近期达成的收购协议使得欧盟监管机构针对该行业发生的并购行为要求提供更多的附加信息。(本报记者发自日内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