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分析:
从2023年一季报可以看到,在一季度沪股通增持了0.9亿股,中国人寿大幅减持了2.53亿股,华夏人寿新进前十大股东排在第九位,至少增持了3500万股。年报显示中国银行股东总数从年底的65.42万户减少到一季度末的64.28万户,减少了1.14万户。
营收分析:
根据2023年一季报,中国银行营业收入1658.13亿,同比去年同期增长11.57%。其中净利息收入1173.34亿,同比去年同期增长7.01%。非利息收入中,手续费和佣金收入263.32亿,比去年同期下降0.8%。归属股东净利润576.63亿,同比去年同期增长0.5%。更多细节的数据和环比数据参考表1:
表1
中国银行的营收无论是利息收入还是非息收入表现的都非常好,在四大行里算是很出色的。但是,营收的增速最终没有被传导到净利润增速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所得税快速增长。中行23年一季度所得税175.56亿,比去年同期的134.81亿增加了30%。税前利润的同比增速只有7.6%,所以所得税支出主要是因为税率的变化,或者说是资产配置策略的变化:增加了信贷等非免税资产的投放,压缩了国债,基金等免税资产的投放。
中行的净利息收入第一季度在国有大行中表现出色。在年报点评中已经分析过,中行的资产分布和其它几家国有大行显著不同。中行的海外资产占比最高。所以,中行的净息差受益于欧美国家的加息。我用净息差还原法复盘中行去年全年+今年一季度的净息差,如下表2所示:
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到中国银行第一季度单季的净息差为1.70%,环比下跌3bps。如果和去年一季度的净息差比只下降了4bps。这应该是同业中净息差边际变动表现最好的大行了。但是,不知道各位注意到没有,如果看净息差的绝对值,中行在四大行中和农行一样垫底。其它,几家一季度的净息差分别为:建行 1.83%,工行 1.77%,农行 1.7%,中行 1.7%。
具体看细节,中行的资产收益率环比上升12bps,总负债成本也是上升了12bps。净息差环比下降的原因可能是一季度中国银行多配置了一些交易性金融资产。
中国银行其它非息收入的增长主要是公允价值变动引发的。去年同期公允价值减少49.18亿,今年一季报增加49.98亿,这一项的差值就有99.16亿,基本等于其他非息收入的同比增量。
资产分析:
2023年一季报显示,总资产30.39万亿,同比去年同期增长10.66%。其中贷款总额18.14万亿,同比去年同期增长12.63%。总负债27.77万亿同比去年同期增速10.79%。其中存款总额21.92万亿,同比增速14.29%。年报曾经点评中行是唯一一家同比增速低于行业均值的大行,此次一季报中行明显开始发力,总资产和贷款增速都达到了两位数,而且贷款增长速度高于总资产增速。一季度末总资产比年初增长5.16%,明显高于去年同期,更多的数据请参考表3:
表3
不良分析:
根据2023年一季报披露,不良贷款总额2,184.01亿元,比上年末减少132.76亿,不良贷款率1.18%,比上年末下降0.14个百分点,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202.56%,比上年末上升13.83个百分点。根据这些数据可以算出贷款减值准备余额为4423.93亿,比年初的4372.41增加了51.52亿。
根据2022年年报披露的贷款减值损失占信用减值损失的比例推算2023年一季度贷款减值损失为312.73亿。根据22年年报中收回往年核销贷款数据推测今年一季度中国银行收回往年已核销贷款30亿。推算中国银行一季度核销贷款=312.73+30-51.52=291.21亿。所以,中国银行新生成不良贷款的下限为291.21-132.76=158.45亿。这个数值显著低于去年以相同口径计算出来的季度均值212亿。
中行的新生成不良有所改善的情况下,本季度加大了信用减值计提力度。属于经营环境改善的背景下多收储备粮。毕竟中国银行的海外资产较多,下半年欧美经济出现衰退,中国银行的海外资产质量会经受考验。所以,目前趁营收增长不错多提一些减值也是应该的。
充足率分析:
中国银行一季度核充率为11.63%比上年末的11.84%下降了21bps。对于核充率的环比下降是很正常的,毕竟一季度单季资产扩张5.16%,后面3个季度规模增速必然有所回落,核充率在下半年会出现反弹。今年一季度和去年一季度的11.33%相比提升了30bps。说明目前中国银行的资本内生能力可以支撑10.66%的规模增长。
点评:
中国银行2023年一季报,净息差虽然绝对值表现一般,但是边际变化强于多数银行。叠加规模开始扩张,净利息收入带动营收表现亮眼。但是,营收并没有完全反映到净利润上,未雨绸缪地增加拨备和所得税增长侵蚀了部分利润。一季度资产质量有所改善,不良余额和不良率双降,不良生成也好于去年季度均值。内生性增长表现良好。
一季报打分保持70分,未来展望为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