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对于银行推出的"原油宝”,个人贵金属,个人"外汇宝”等业务,银行自己基本上是不会亏钱的。这里我详细解释一下银行这方面业务。
通常这些来自客户的"原油宝”等交易(无论从网上下单,还是营业厅购买)都会汇总到总行资金业务部(也叫国际业务部),该部门一般有前台(负责交易),中台(负责风控)和后台(负责结算)等子部门组成。而在前台又分成自营业务(大银行自己也炒原油,外汇)和代客业务(就是类似"原油宝”客户从网上下单都会汇总到这里)。那么,银行是如何无风险赚钱的?,
银行第一盈利点:从"原油宝"或者"外汇宝"等对外报价来讲,银行从海外市场,或者路透/彭博获取的市场报价只有1~2点差,而在网上报价给客户确有很大的价差(买价和卖价之间价差,比如,原油买价=109,卖价=103,价差=6),银行第一个利润点就来源于这个价差,如果有客户甲以109价格买了一手,而另外一个客户乙以103卖了一手,银行不用任何操作就赚了6个点,而且还不包括交易手续费(有些银行免手续费)。
第二盈利点:如果客户甲以109价格买了一手,而对手方客户乙不存在,银行系统会把客户甲这笔交易申请上传给前台负责代客业务的交易员,也就是说如果网上有上万个客户下单,无论买入或者卖出(也可以说做空,还是做多),都会实时汇总到银行的代客敞口中(总买卖量钆差,又称净头寸),有些银行会把这些代客净头寸与自营净头寸再钆差得出纯净头寸(监管是违规的),然后去国际市场上背对背去平盘(也就是与客户钆差后交易方向相同),那么,银行去国际市场上平盘的价格一定优于客户在网上下单的价格,其结果是,无论市场涨跌,盈亏都是客户的,银行无任何风险只赚网上报价与国际市场价格的价差(这种业务合规)。
第三个盈利点:前两个盈利点赚的都是小钱,胆大的银行(是违规的)会不把客户下的单子钆差后背对背在国际市场上实时平盘,而是拿着客户交易单与客户进行反向对赌,这就是为什么银行总行交易室养了很多交易员,因为交易员比较专业,通常赢概率大。实际上,几年前很多现货交易所的经纪商(会员机构)也是靠这些盈利点割韭菜的,模式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是现货交易所大部分违法,银行有金融牌照合法的。
另外,还有一个盈利点,就是某行"原油宝"是不带杠杆,投资者需缴纳100%保证金,国际市场都是带杠杆的,也就是说即使银行不和投资者对赌,背对背去国际市场帮助投资者下单,只需要客户保证金的10%的钱就够了,那投资者剩余的90%钱银行可以把它贷款给别人收取贷款利息,银行一分钱不用出就可以赚利息。
所以,建议懂一些期货或者外汇,贵金属投资者最好不要去银行做这些投资业务,因为银行割韭菜太容易了,更何况某行"原油宝"每天结算价格还银行自由选择有利于银行,投资者更没有机会赚钱了。
从中行这次原油宝巨亏事件我们可以猜测如下(仅仅猜测,无实据)。
1.从银行委托协议上看,投资者没有任何机会控告银行,银行是金融机构也是合规可以开展贵金属等期货业务。
2. 那么,如果银行真的把投资者下的单直接下单到国际市场上,银行也是无责任的,但银行问题是未能提前帮助客户移仓,最后时刻由于交易对手盘太少无法平仓,导致投资者巨亏,银行应该在专业上欠缺能力。
3.如果银行是与客户对赌,没有真正把单子背对背下到市场上,客户亏损的钱正是银行赚的钱,钱没有输给市场,银行应该可以补偿客户的部分亏损。但银行实际上应该是违规。这一点很难查,因为银行通常是把全部交易钆差后才去市场下单,不会针对投资者每一笔小单子都背对背去国际市场下单,这样交易成本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