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股爆发樊纲真正威胁

频道:贷款知识 日期: 浏览:0

一类股爆发!樊纲:真正威胁

一类股爆发!樊纲:真正威胁 更新时间:2010-2-3 0:07:19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读:  叶 檀:银行分红吧 你们可以上市补充资本金  哈继铭:中国不仅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还要加息  樊 纲:别被CPI迷惑 真正威胁是资产泡沫  温家宝:世界经济进入后危机时期 有望迎新增长  叶荣添:这个时间必有惊天暴涨!  赵笑云:深圳本地股或爆发!

叶檀:银行分红吧 你们可以上市补充资本金  去年的货币大跃进产生强烈的后遗症。  目前中国的货币市场受到双重压力:一来自于银行,经过去年的大肆扩张,银行业今年的放贷能力捉襟见肘;二来自于证券市场,利益群体去年新股上市、超募赚钱不亦乐乎,今年大型银行急需补充资本金时,证券市场在紧缩与新股上市压力下,开始掉链子破发。  市场低估了去年的信贷规模。为了让信贷数据看上去更加理性,银行去年大钻制度漏洞,将表内资产转移到表外,因为规避监管,被银监会喊停。去年大约有万亿信贷被转移出表外,我们现在看到的近9.6万亿信贷数据是被低估的数据。  商业银行通过银信合作将多少信贷资产转移出表,以获得美名与中间收入?统计显示,2009年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共7315款,其中投资于信贷资产的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达3661款,占比达50.1%。仅2009年下半年,银行就发行了2668款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占该类产品全年发行量的72.9%。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收益回报平均收益超过了3%。据报道,2009年有7340亿元的银行贷款被打包成了信托产品,其中约80%是在去年下半年被打包的。  去年欠的债今年必须还,在银监会去年12月叫停银行表外资产腾挪术后,银行不得不吞下苦果,将以往隐藏于表外的资产搬回表内。银行界人士称,今年控制得比较严,1月份的信贷其实是银行抢时间、去年底累积项目和表外贷款转回表内三方面因素推涨。有报道说,到1月28日,国内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已经接近1.6万亿元。这是个过热的数据,事实上是去年欠债曝光,这是好事,过热的数据总比虚假的理性数字要好。  今年银行的7.5万亿信贷未必能够满足市场的融资需求。另据刘煜辉先生估算,去年投放中长期信贷5.5万亿元,大部分进入了新开工项目,今年必须投入配套资金,估计需要4万亿左右才能保证新开工项目顺利进行。加上去年在项目池中储备的项目,以及去年压下的房贷等项目,很有可能突破额度。也就是说,无论银行怎么紧缩,这两年都是信贷扩张的高峰期,现在关键的问题是,银行从哪里补充资本金?  从证券市场?难道银行想成为压垮证券市场的最后一根稻草?新股正在破发,西电成为一个笑话,高价发行的招商证券与中国建筑业的一些大盘股,让打新者亏损数亿,背后的券商与上市公司利益链毫不留情地被一一晾晒。而那些高喊发行市盈率不高的券商,正在印证着自己的愚蠢或者无耻。  另一个方向是引入战略投资者。据报道,汇丰银行或正在讨论入股内地国有大行的计划。进入汇丰视野的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对于这家以亚太市场为主、在金融危机中能够独善其身的金融机构,能够获得控股权当然是最好不过。  现在低价让渡中国金融机构的股权是一件坏生意。中国如此好的市场,却一再因为无度扩张,不得不将廉价股权拱手让给外资。如果说以前还有引入先进管理经验当遮羞布,现在廉价出让是无论如何说不过去的,如此行事是慷国民之慨,结他人欢心。中国的几大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与城商行引入外资,除了让苏格兰皇家、高盛等酒足饭饱而归外,没有任何好处。所谓汇丰入股不仅能够带来更多资本,也将有助于内地银行融入国际市场,这些都是没有根据的浮萍之论。中国只要放开对于外资行的人民币限制,外资行何必要入股中资行寻求突破?  只要把投资者的利益需要放在首位,并不是没有办法解决银行的资本金难题。现在民间资金无处可去,光是浙江就有近万亿的资金四处钻头觅缝寻找投资机会,长三角与东北的资金在海南大搅房地产泡沫,要解决银行的资本金不过是小菜一碟。  引入外资还不如引入民资,民间资金需要投资渠道,却常常受到歧视,如不得不以高价入股,入股之后利益根本无法得到保障,导致民资不得不撤出小额信贷等公司,或者私下违规非法吸储以维持运营。有些人据此振振有词地表示,民资不愿也不配进入金融领域。如果民资能够获得公民待遇,能够享受金融机构的红利,民资将打破头,为银行补充资本金做贡献。  重要的理由是,中国证券市场即将推出股指期货与融资融券,除了机构投资者与50万资金以上的投资者有幸参与外,大部分人被摒弃在市场之外。因此,这些小投资者购买赢利能力强、有信用的上市公司的股票,主要的赢利来源再也不会是股价大幅波动,而是上市公司的分红。就像清末的招商局一样,给股东分红,股东将积极认购。  分红吧,银行,改变铁公鸡的作用,在中国筹集资本金不是难事。

哈继铭:中国不仅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还要加息  中国不仅要提准备金率,我认为中国要加息。对于当下货币政策,中金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在出席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主办的蓝墨水精英教育计划新年论坛时表示。他同时预测,这会在短期内使大宗商品价格面临向下调整的压力,从而防止美国债券价值缩水。  哈继铭指出,中国已经提高了存款准备金率,控制通胀的信心在央行四季度报告中也成为视线焦点。除了中国之外,印度也已经提高了存款准备金率,而且调整幅度远远高于市场预期。  中国上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时候,大宗商品价格全线下跌,这说明中国是大宗商品最大的进口国,很多大宗商品中国的消费占比在全球都很高,而且中国去年对于全球经济增长所做出的贡献也处于独占鳌头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不仅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我认为中国要加息,因为中国是大国,紧缩货币政策会把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打压下去,这样也会抑制美国债券价格大幅下降,如果债券价格持续下降,外汇储备的缩水也会很剧烈,哈继铭说。他指出,中国加息并不会引来热钱的问题。  哈继铭预测,美元长期将呈贬值趋势,只要美元再度出现贬值,就是人民币升值的重新启动。

樊纲:别被CPI迷惑 真正威胁是资产泡沫  资产泡沫问题随着积极刺激计划的实施而日益困扰着中国政府,楼市、股市积累的风险也成为悬在中国经济快速列车上挥之不去的阴影。2月1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在北京指出,抑制资产泡沫从政府方面和货币方面都应该采取行动。  管理流动性永远是重要的一点,樊纲认为,中国已经采取了行动,特别是推出一些新的政策,但是可以做很多很多事情,管理流动性的确是一条道路。  应对资产泡沫  中国经济强劲复苏,成为全球经济的火车头,但随之而来的资产泡沫问题也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任何伟大的政府要采用反危机的政策并不太难,樊纲说,中国政府是怎么做的呢?中国一直是非常谨慎小心,对所有的泡沫和过热都非常谨慎小心。他认为,中国从来没有遇到信贷紧缩的问题,不像美国那样。中国当局没有把货币收进去,流动性增加是很自然的,让大家放出更多的钱、借更多的钱,不像美国那样拿着钱不放,这样信贷扩张的情况就比较容易出现。流通性过度的问题应该受到中国的重视,应该把它当作问题之一。  樊纲对于监管层采取的一系列收紧流动性的措施给予理解。他说,在一个月以前我们还会说政府应该怎么做,因为政府的政策还是灵活放松的货币政策,现在中央银行围绕这个问题已经采取行动了,我觉得是不错的,这是一个很好的行动,是非常及时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活动,同时也是健康的,政府需要这样的信号。  除了管理流动性之外,樊纲建议,应该更多考虑一些机构,特别是资产市场。现在股票市场比较稳定,因为中国做了很多很多改革,从监管条例、风险管理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下一步对于机构方面要做更多的工作。同时,他还建议增加供给,比如增加土地的供给。更多想一想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盖更多的房子,鼓励人们通过政策和机构来增加使用土地的密度,高效地使用土地。  不久前中央政府文件第一次认识到需要增加供应来解决市场的问题,价格上升供应也会增加,中国需要更加高效率地使用土地,来建更多的住房。  不要被CPI迷惑  樊纲认为,通货膨胀按照CPI来衡量很难升高,所以不要被CPI所迷惑。  他认为,通货膨胀按照CPI来衡量很难升高,原因在于:第一,制造业到处都是产能过剩,不仅仅是中国,每个国家都是;第二,食品价格基本已经稳定在比较低的水平上第三,中国的粮食价格也是很稳定的,去年的收成比较好。另外资源价格,像石油价格正在上升,这可能是成本推动造成的通货膨胀。但是在产能过剩的压力下,大家都想做点事情来降低成本,避免成本上升。  资产泡沫是中国经济面临的真正威胁。因为现在的货币不光要衡量食品价格,还要考虑资产价格,特别是投机和人们的预期造成的价格上升。这需要我们好好管理这种预期,当然这和政府采取什么措施相关,不仅仅是中国自身的流动性,同时和外部流动性也相关,中国政府必须注意。  樊纲并不认可中国扩大投资会导致产能过剩的观点。他分析说,中国投资的很大一部分并不是在向产能投资,比方说高速铁路是公众消费品,还有城市基础设施也是公共消费品,并不是出于短期的回报,而是出于长期回报的考虑,是公共的长期耐用消费品。所以,分析这个问题时不仅仅要考虑产能领域的投资,也要考虑不带来短期产出的投资。  我们在对消费价格指数做调查的时候,如果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更多的消费创造了便利化的条件,这是中国正在做的事情。樊纲说。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23日中国股市

股市板块创业版

养老金入市股市时间表

crunch什么动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