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降价市场稳定 1月CPI涨幅回落略低于市场预期_1

频道:财经新闻 日期: 浏览:0
猪肉降价市场稳定 1月CPI涨幅回落略低于市场预期

春节刚刚过去,在“就地过年”的形势下,许多城市都加强了生活必需品的保供稳价工作,家政、快递等服务也得到保障。2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CPI同比上涨0.9%,环比上涨0.4%,略低于市场预期。CPI涨幅较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跌破1区间,专家认为,这主要是源于天气晴好、“就地过年”等因素保障了节日供给,且猪肉价格仍在下行区间。并预测,短期内CPI上涨压力不大,从中期看,随着猪肉价格企稳,需求逐步恢复,CPI有望重回1区间。

蔬菜猪肉供应充足

为了准备年夜饭,家住北京朝阳区的李女士赶在节前选购了不少食材。她告诉记者,菜市场里,蔬菜比往常稍贵了些。土豆时1.5-2元,年前涨到了3.5元。韭菜、芹菜6-9元,黄瓜则涨到8-9元。相比之下,超市里同样的蔬菜显得更便宜一些,黄瓜、韭菜基本只要5元,土豆才1.4元。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食品酒类价格环比上涨1.1%,影响CPI上涨约0.3个百分点。食品中,鲜菜价格上涨3.1%,畜肉类价格下降0.8%,其中猪肉价格下降2.5%。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解读称,1月,各地区各部门持续做好春节前重要民生商品市场供应,居民消费价格总体稳。

据商务部监测,1月28日全国重点批发市场粮食、食用油价格与一周前基本持,猪肉、牛肉、羊肉价格分别上涨1.5%、0.6%和0.7%,鸡蛋价格下降0.6%;受雨雪天气、需求增加等因素影响,蔬菜批发价格出现一定幅度上涨。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应文表示,1月食品价格环比上涨了1.4%,尽管节日因素推动鲜果、鲜菜价格分别环比上涨7.2%和3.1%,但天气晴好、“就地过年”保障城市供应等因素,使得这部分食品涨幅仍低于历史春节水。此外,猪肉价格环比下降2.5%,主要源于冬季腌腊结束,节前生猪出栏加快。酒类价格环比下降0.6%,跌幅明显超越往年,或与前期涨幅较大,以及疫情冲击下“年味不足”影响消费有关。

浙商宏观李超团队分析称,鉴于当前生猪供应量相当充裕,一季度仍处于过剩局面,预计猪肉价格将进一步寻底,二季度生猪供应回落后,猪价上行,开启新一轮周期。

服务文娱价格上涨

除了食品价格,1月,非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0.2%转为上涨0.2%,影响CPI上涨约0.18个百分点。非食品中,工业消费品价格由上月下降0.5%转为持,其中受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影响,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分别上涨2.2%、2.4%和1.5%。

此外,既要防控疫情、“就地过年”的背景下,也要保障服务市场人员供应。为缓解春节前后家政服务员“找不到、不好找”的情况,北京市鼓励家政服务企业采取发放慰问品、发放现金红包、电话充值等多种形式,确保家政服务人员留京保供,按照留京提供服务的家政服务员数量,依据审核结果对符合条件的家政企业给予奖励。上海市商务委也提前组织召开了动员部署会,预计春节期间家政员留沪率超65%,养老类家政员留沪率超80%。

节日因素推高了服务价格。数据显示,1月服务价格由上月持转为上涨0.3%。董莉娟表示,节前出行有所增加,飞机票、交通工具租赁费和长途汽车价格分别上涨12.4%、9.8%和5.2%。受部分城市务工人员返乡及服务需求增加影响,家政服务、母婴护理服务和美发等价格均有所上涨,涨幅在2.6%-9.1%之间。

文分析称,家庭服务、邮递服务、教育服务、医疗服务均上涨,家庭服务环比涨幅达到4.7%。此外,文化娱乐价格也因节日因素上涨,旅游价格环比上涨2.1%,电影票价格上涨感受强烈。不过,房租价格环比下降0.2%,反映疫情对总需求的负面影响仍在。

预计全年CPI涨幅温和

1月,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2%,涨幅与上月相同。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表示,“食品和能源这些细项的价格受天气、节假日等季节因素和国际商品行情影响较大,波动较高。因此,剔除食品和能源后的核心CPI波动较低,能更多地反映国内实体经济基本面的需求变化。1月核心CPI的稳定,表明国内经济韧较强,需求变化稳”。

展望2022年全年,应文指出,短期内CPI上涨压力不大,主要源于疫情防控下供给稳定但需求尚需恢复。不过从中期看,随着猪肉价格企稳,需求逐步恢复,CPI有望重回1区间。

伍超明预计未来CPI大概率呈“前低后高”走势,全年涨幅温和。他分析称,影响未来物价走势的因素,疫情仍是重要变量,疫情演变影响经济复苏进程,对服务类和中下游行业价格影响较大,决定CPI上升斜率。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在需求端,需求不振是造成经济下行的主要原因。一是居民消费疲弱,背后是收入增长乏力、对未来预期不良、疫情防控较严;二是房地产投资回暖尚不明显,对钢材、有色、水泥等传统产业的带动力快速下降。今年上半年,物价因素不会构成掣肘宏观经济政策宽松的障碍,外部价格也不会带来太大的扰动,应抓住宝贵的时间窗口,财政、货、产业政策一起发力,尽快扭转当前需求偏弱的局面。(记者杨月涵吕银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地址: http://www.cj8846.cn/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