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私募基金投向,以及私募基金投向哪里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200万投信托和私募基金哪个更好?
要回答这200万到底投哪里,涉及到两个问题,一个是信托和私募基金谁更安全的问题,二个是信托和私募基金谁收益更高的问题。我们只有在了解了这两类产品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做出判断。
安全性方面——信托远高于私募基金信托公司在安全性方面是绝对要高于私募基金的,这一点我们从两者的数量就可以看得出来。
目前全国仅有68家信托公司,信托行业管理规模超过20万亿。而监管部门已经明确表示不会再新批信托公司。具消息人士了解,目前信托牌照在公开市场上的卖价在100亿-200亿之间。因为信托公司的自1979年诞生以来,已经经历了5-6次的整顿,从最高峰的1000家,剩下68家,因此其监管是相对完善的,同时在制度方面也是非常具有优势,使得信托资产管理规模一跃成为仅次于银行理财的第二大金融子行业。
截止2018年年底,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协会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有24432家,管理的私募基金实缴规模达到了12.79万亿元。其中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14526家,占比60%;是私募证券投资投资基金管理人有8868家,占比36%,其他私募基金管理人764家,占比3%。
私募基金在注册方面实行的是备案制,成立的条件比较宽松,因此这里面鱼龙混杂,还有很多实力薄弱的机构。但是私募基金在股权投资和证券投资方面是有天然的制度优势的,因此行业内也成长出了不少大型的私募机构。
根据基金业协会截止2018年11月的数据显示,100亿以上的私募基金只有233家,占比2.39%,50-100亿的有277家,占比2.84%;5亿以下的私募占比高达67.92%。因此投资者在选择私募产品的时候,确实要擦亮双眼。
因此就整体而言,信托公司的实力和可信度是远高于私募基金的,但这不表带信托公司发行的信托产品就一定比私募基金发行的私募产品安全,这个也要回归到具体的产品上来。
收益率方面——信托偏向固定收益,私募偏向浮动收益从收益方面来看,除了证券类信托产品,信托公司的其他产品是偏向固定收益率的,比如工商企业信托、房地产信托和基础产业信托等等,这些产品都是偏向于固定收益类产品,尤其是以前还有刚性兑付的情况下,信托产品以前就等于刚兑,这也是信托产品能够得到投资者认可的关键原因。
根据用益信托的报告显示,2018年信托产品的平均收益率在7%-8%之间,期限在1.5-2年之间。产品的收益率是根据具体的项目、担保物等条件综合设定。一般来说,房地产类信托和基础产业类信托的收益率会更高一些。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不同投向的信托公司的平均收益率可以看得出来。2018年投向基础产业信托的平均收益率最高,其中华鑫信托的平均收益率高达9.36%,光大信托的平均收益率达9.23%;房地产类的信托收益率最高的是中建投信托,平均收益率8.78%,其次是爱建信托的8.41%。投向工商企业的则相对较低,收益率最高的是民生信托,平均收益率8.1%。
而私募基金则大部分是浮动收益,我这里以私募证券基金为例。根据私募云通的数据显示,2018年私募基金的10个策略中,只有2个策略实现了正收益,分别是管理期货和相对价值策略。
就策略而言,市场中性、相对价值、债券策略都是相对而言风险较低的,但是也要看具体每家私募基金的情况。比如市场中性,虽然大家都叫这个策略,但是到具体应用上,每家私募基金是可以有很大的不同的,这也会导致同一策略的不同私募基金出现截然相反的表现。
就整体来说,私募基金,无论是股权类产品还是证券类产品都是偏向于中高风险的产品,这里面没有任何一只产品可以给你保证收益或者提供什么担保。而信托产品虽然近期也有不少违约的案例,但是大部分信托产品都是实物资产抵押的,还是可以通过处置去追偿的。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到,这两类产品的区别。并不是说信托产品和私募基金哪一个更优秀,而是这两类金融产品其实是不同类别的金融产品。回归到题主的问题,这200万到底要投向哪一类产品,不应该简单的回答,而应该看题主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对收益的预期。2
200万你投了私募基金,结果当年亏损20万,你也觉得没什么问题,看好A股市场,继续坚定持有,那也许你适合投资私募基金产品;但是200万如果你亏损了5万都觉得受不了,那你还是乖乖买信托产品,每年拿个18万安心睡觉。
以上就是个人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银行委外资金是怎样管理的?投向私募基金会带来哪些影响?
所谓委外,就是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把资金交给外部的资产管理机构来管理。近年来,委外业务增长很快,是多种竞争因素推动的结果。考虑到委外业务增长十分快,监管部门以及银行内部对委外的管理制度要求也十分严格,特别是监管机构对杠杆的限制十分明确,所以委外投资目前的发展还比较平稳。推动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参与委外业务的第一个压力,是资本充足率以及拨备等的监管合规压力,银行如果把这些资金放到表内来做,根据监管要求,是需要提取准备金,也需要消耗资本金的,如果转移到表外,就可以回避这些约束,也就是通常金融机构所说的商业模式的“轻型化”,从原来靠借钱给客户赚钱,转变为替客户管钱来赚钱。委外业务发展的第二个压力,是在流动性充足、但是可投资产品、可投资资产有限的约束下,银行吸引的大量流动性需要寻找出路,这对银行产生了另外的一个压力,以前银行通常最大的压力是找资金来源,吸收存款,我90年代末期在银行的基层银行(中国银行杭州分行)担任过副行长,当时的口号是存款立行,现在则变成了资产导向,银行关键是要找到好的资产,有了资产之后,再到市场上找资金就相对容易不少。第三,互联网金融企业等的竞争,抬高了银行的吸存成本,银行需要找到能够覆盖这些高成本的资金来源的运用渠道,这样就需要借助外部的资产管理机构,委外自然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选择。第四,是银行自身也缺乏专业的资产管理团队,特别是一些中小银行,所以委外也成为借力外部金融机构的方式,此时银行主要就是要对外部的资产管理机构设定门槛,进行评估,看看外部的这些资产管理机构是否有能力来提供这样的合规资产。从不同的投资渠道来比较的话,银行理财资金一部分直接投资,但开始更多地委外,例如委托给券商、信托、基金管理公司的子公司、以及通常所说的私募基金等等,在这个过程中,银行既可以采取参与决策的方式,此时外部机构基本就是一个通道,还有的就是主要交给外部机构管理,银行不参与决策,这就是狭义意义上的委外了。目前委外的形式大多是这样的模式:通过基金公司的子公司、私募基金、以及信托计划等设计出特定的产品,约定(独立账户)一个固定收益率,假设说4%,在不同的市场条件下,这个收益率还有波动,但是基本上是委外当时金融市场的平均回报水平在波动,一位投资者在一家银行买了一只预期年化收益率为3.9%的理财产品,银行由于前面所说的种种原因,决定把这一理财资金的一部分委托给某基金公司或者证券公司来做,并付给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一定的管理费,如果能做到高于3.9%的收益,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这些委外记过还可以获得收益分成,这样只要风险控制得当,银行的产品多样化了,基金公司证券公司获得了发展资产管理业务的资金来源,投资者有了更多的选择。
私募基金工作?
题主目前的心态,和我几年前刚进入私募基金行业时相差无几。当时的我也仅凭着对金融行业的喜爱和对个人收入的憧憬,一头扎进私募股权投资的浪潮中。
我所进的基金公司规模并不大,主要是做股权类投资的。公司主要分为资金部(基金经理)和项目部(投资总监),资金部门负责基金的注册、备案、日常管理和资金募集(由合作公司代募);项目部负责投资项目的筛选、尽调、投后管理等等。我被分在了项目组(这与我之前的经历有关,有部分项目资源)。就说说我自己的经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首先,静下心来认真学习有关基金的基本知识,通过基金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由公司进入协会系统登记注册,获得从业资格证书。
2、跟老同志交流学习,不懂的多请教同事。平时多沟通,尽量多参与项目洽谈。看前辈们是怎么做,听他们怎么说,该记的一定要多记。我一般都是用手机录音的,回来后自己再多听几遍。
3、内部讨论项目时,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意见,反正自己是新人,说错了又有什么关系,还能给领导留个好的印象。
4、多与资金部门的人沟通,特别是资金募集这块,有机会多多了解。自己认为比较合适的项目尽量参与募资一部分(有提成奖励的)。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建议,以供题主参考!我是操盘手信一,您的转发、点赞、评论是对我莫大的支持!在此谢谢各位了!
各种基金和私募,收来的钱投资到什么地方去了
1、各种基金和私募收来的钱的投资去向:一般意义上的基金和私募投向都是股票,这个主要还要看基金的类型,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就是以股票投资为主。私募基金证券投资基金就是投资股票的,投向都要看合同。这里要注意的是私募基金选择通过信托公司做的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最为保险些,也就阳光私募。
2、私人股权投资(又称私募股权投资或私募基金,PrivateFund),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用来指称对任何一种不能在股票市场自由交易的股权资产的投资。被动的机构投资者可能会投资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然后交由私人股权投资公司管理并投向目标公司。私人股权投资可以分为以下种类:杠杆收购、风险投资、成长资本、天使投资和夹层融资以及其他形式。私人股权投资基金一般会控制所投资公司的管理,而且经常会引进新的管理团队以使公司价值提升。
3、基金(Fund)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基金是指为了某种目的而设立的具有一定数量的资金。主要包括信托投资基金、公积金、保险基金、退休基金,各种基金会的基金。人们平常所说的基金主要是指证券投资基金。
关于私募基金投向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