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防范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防范措施

频道:保险知识 日期: 浏览:0

大家好,关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防范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防范措施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新巴塞尔协议的框架下,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包括哪些“流动性风险”是什么?应该如何处理?什么是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防范的原则和具体措施新巴塞尔协议的框架下,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包括哪些新巴塞尔协议的框架下,对于银行流动性监管有四个主要指标,即: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融资比例、贷存比和流动性比例。

1、流动性覆盖率旨在确保商业银行在设定的严重流动性压力情景下,能够保持充足的、无变现障碍的优质流动性资产,并通过变现这些资产来满足未来30日的流动性需求。

计算公式:流动性覆盖率=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未来30日的资金净流出量

2、净稳定融资比例是金融危机后巴塞尔委员会提出的另一个流动性监管指标,用于度量银行较长期限内可使用的稳定资金来源对其表内外资产业务发展的支持能力。该比率的分子是银行可用的各项稳定资金来源,分母是银行发展各类资产业务所需的稳定资金来源。

根据中国银监会2011年关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商业银行的净稳定融资比例均不得低于100%。

3、贷存比,即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贷款资产占存款负债的比例,又称存贷比。影响贷存比变化的主要因素包括国家对银行贷存比的上限管理(会逐步放开)、国家针对贷款增速实施的宏观调控政策、存款由于利率变动或居民拓宽投资理财渠道(如居民将存款更多地投向股市就会提升银行贷存比)、以及各家银行不同的资产质量状况和经营策略等因素。

4、流动性比率是最常用的财务指标,它用于测量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流动性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其计算数据来自于资产负债表。一般说来,流动性比率越高,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越强。一般情况下,营业周期、流动资产中应收账款数额和存货的周转速度是影响流动性比率的主要因素。

“流动性风险”是什么?应该如何处理?流动性风险指企业虽然短期有清偿能力,但由于经营困难,面临无法及时获得充足的现金以应对资产增长或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表现为现金流短缺;企业信用下降,不能获得足额的银行贷款。

一旦长期不能获得足够的现金流,企业的评级就会被调降,社会信用就会降低,企业经营将出现恶性循环,所以作为决策者,应未雨绸缪,提前应对。

导致资产缺乏流动性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用于对外投资或购置长期资产过度扩张。有些企业为筹集对外投资或购置长期资产所需的资金,出于发挥财务杠杆效应的考虑,采用银行贷款等方式大量增加流动负债。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企业对外投资或购置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的资金需求,但造成企业流动负债大幅度增加,偿债能力明显下降,一旦投资项目达不到盈利的预期,极易引发流动性风险。

如何应对?

一是加强对企业的投资管理。投资决策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包括社会投资环境、市场前景、企业现有的资金状况。不能看到现在的盈利项目,一哄而上,容易形成过剩产能。

二是要要考虑企业日常的运营成本,做好日常债务管理,保持足够的合理的现金流,提高企业社会信用,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避免引起连锁反应。

三是提高企业融资能力管理。保持与银行部门的沟通协调,在发生短期流动性风险时,能够争取金融部门的支持,而不是釜底抽薪。提高直接融资能力,争取金融公司、基金,投行或者大企业的直接入股投资,降低融资成本,提高风险承担能力。

什么是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很简单,银行是公认的“土豪”,但同时又是负债最高的企业。比如A银行吸收100元的存款,构成了A的负债。然后发放80元的贷款,另外15元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存在央行账户里,5元是超额存款准备金也存在央行账户里,有一天客户突然要求取款10元,但是由于法定存款准备金是不能动用的,只能运用5元的超额存款准备金,但这是不能满足客户提款需要的,这就是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严重时会导致银行破产。

为了防范流动性风险,银监会对商业银行进行流动性管理,即对银行资产、负债构成有一定的规定,为了实现这个目的,银监会规定商业银行必须满足流动性比例和流动性覆盖率两项监管指标。

后来随着银行业的发展,按照银监会的说法,旧的指标越来越不能满足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需要,特别是原有指标只是适用于资产规模在2000亿元(含)以上的银行,资产规模在2000亿元以下的中小银行缺乏有效的监管指标。

这几年小银行快速发展,到2015年4261家银行中,其中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民营银行累计就有3693家。

如果你想学到更多财经知识,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小白读财经!

信用风险防范的原则和具体措施银行风险防控措施包括:1.提高风险防控认知,优化管理机制;2.提高商业银行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3.从政策制度方面,做好风险防控。商业银行想要更好的进行商业发展,对其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银行业风险管理与防控措施

1.提高风险防控认知,优化管理机制

商业银行想要不断加强其经营风险的管理效率,首先就要从增强风险防控的认知出发,不断优化其管理机制。相关商业银行要从管理层出发提高其风险防范的认知,管理层加强对于内部体系制度的完善制定,细致化相关业务的操作流程,不断提高经营管理的能力。员工要认真贯彻落实商业银行的相关规模,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意识提高风险管理防控意识。最终通过管理层和银行员工的共同努力有效提高银行对于经营风险的管理与防范措施。

2.提高商业银行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商业银行工作人员作为实际的业务操作人员,商业银行要对从业人员进行风险防范方面的相关教育。让从业人员提高对于经营风险的防范意识,增强其企业责任感和使命感。定期对员工进行相关风险能力的培训和考核,对成绩优秀的员工给予一定程度上的奖励,以刺激员工对于经营风险防范的敏感程度,从基层员工做起有效提升整个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防范意识。

3.从政策制度方面,做好风险防控

由于相关的政策制度由国家统一制定,商业银行没有办法进行调整改变,所以商业银行要从自身出发,加强对银行经营风险的控制防范。因此,银行想要有效防范风险就要从建设起科学的资金使用体制做起。商业银行通过对相关企业的发展情况和今后政策走向进行分析对其未来的发展状况进行预测,再根据分析结果进行相关借贷服务,有效防控风险。

2现阶段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

1.不良信用贷款风险

在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过程中,不良信用贷款的数目居高不下,给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带来了较高的风险。虽然银行针对相关的不良贷款现象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但不良信用贷款的总额仍没有明显减少,严重阻碍了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其中由于商业银行自身管理理念扭曲,造成的不良贷款数目较大。商业银行在办理贷款业务过程中,一味追求贷款的规模造成超贷情况经常存在,使得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明显加大。

2.由于存贷失衡引起的经济效益降低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各类金融机构也随着成长起来,人们资金储存方式不再只有银行存款这一种,加之各类金融机构给出的利率普遍高于商业银行,导致商业银行存款量呈明显减少的趋势。而信贷利息作为商业银行最主要的利润来源是以存款为保证其正常运转的,不断减少的存款量使得相关商业银行的存款和贷款量严重失衡,使得银行的盈利水平降低,使得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大幅度增加。

3.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相关操作风险

商业银行在其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操作风险,也是导致商业银行不能正常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内部管理混乱、不可抗力造成银行瘫痪等操作风险的存在,给银行的运作带来了较大的风险。

3银行风险的特点

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主要存在于授信业务,具有明显的非系统性风险特征。那么,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如何区分呢?

两者主要的区别就在于风险是不是可控的。非系统风险是可控的,系统性风险是不可控的。

比如,自然灾害就属于系统性风险,整个股市的低迷也属于系统性风险,因为这不是一家机构或者两三家机构通过努力就可以改变的。

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存在于交易类业务,基本上只存在系统性风险里。

3.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具有普遍性、多样性和非营利性,可能引发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

操作风险是存在与银行业务和管理的各个方面的,经常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其他风险交织并发,因此,我们往往难以将其与其他风险严格区分开来。

4.其他风险

其他风险包含的方面比较多,我们主要说一下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形成的原因更加复杂和广泛,通常被视为一种综合性风险,这是因为流动性风险其实涵盖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一旦你的操作不当有可能造成你的资产配比不当,比如中长期、短期的规划,存款或者理财规划等等,如果你的战略失败就有可能导致流动性风险。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bitget安装包下载

bitget安全下载入口

Bitget交易平台APP下载地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