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窗博物馆,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在大多数人眼中,门和窗既普通又毫无特色,在日常生活中实在是太常见了,反而让人忽略了它们的历史和美感。
这座世界唯一的门窗博物馆坐落于河北省高碑店市,免费向游人开放。展馆面积大约7000平方米,展览以时间轴为坐标,分为序厅、门窗历程馆、当代门窗馆、高科技门窗馆、中国风精品馆等八大部分。展馆内的展品普通却又被注入了新奇感,当人们静下心来看这些展品时,常常能发现不同的美。
门窗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可谓悠久。人类最初居住在山洞里,7千多年前的氏族社会,房屋为夯土木架结构,在屋顶上开个洞,既是窗又是烟囱,通风排烟和引入阳光的功能合一。因此,“窗”最早被称为“囱”。
夏商时期,夯土木架的房屋渐渐地被砖石木架结构替代,门窗开始被广泛使用。清末以后,传统门窗开始在现代工业的带动下发生改变,更为实用的新型材质和造型的门窗逐渐取代的传统笨拙的老式门窗。
仔细想来,也许是现代人生活太忙碌,忽略了太多美好的东西。在唐诗宋词元曲里,古人对门和窗的描写并不在少数。李白曾有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思乡之情,杜甫曾描绘过“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美景,李清照曾怀着“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娇羞,李商隐曾发出过“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疑问。门和窗,一直是包含了无限意境的两种存在。
从古代的木门窗、石窗、砖窗、琉璃窗等,到后来的钢窗、普通铝合金门窗、塑钢门窗、隔热铝合金门窗、木铝复合门窗、铝包木门窗、实木门窗及玻璃钢门窗、铝塑门窗、铜门窗等……看似简单的发展历程,背后是文明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审美的演变。
斑驳的旧门充满了沧桑感,仿佛站在面前就能透过大门看到旧时岁月。彼时战争频仍、时世混乱,让人不禁猜测,生活在门里的那家人,是如《四世同堂》中祁老爷子一家小心度日却仍被无辜牵连,还是如冠晓荷“大赤包”般做了汉奸走狗恶有恶报,再或者,如钱先生,家破人亡仍宁死不屈坚持抗争,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
每一扇门窗背后都有一个关于家的故事,每一个家的故事都满含着悲欢离合。放慢脚步,打开心灵的门窗,也许人们会发现日常生活中更多的故事和美。(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落榜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