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曾经的优秀者缘何迎来抛物线式下滑?
文
/
每日财报
栗佳
近年来,信托业不断承压已是不争的事实。因为大多数近几年成长起来的信托公司都和房地产业有着密切的关联。
自恒大暴雷以来,地产调控又在不断深入,相关信托也掀起了暴雷潮。有数据显示,去年一整年,地产信托项目违约规模超
900
多亿;今年开年,又有超过七成的信托违约,都与地产相关。
近日,信托业陆续披露了半年报业绩,可谓喜忧参半,多数信托公司净利出现下滑。而作为近年行业增速最快的代表之一——光大信托,在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后,如今业绩彻底迎来抛物线式的下滑。
业绩公告显示,
光大信托
2022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23.67
亿元,同比下滑
-25.17%
;实现净利润
7.11
亿元,同比下滑
-49.14%
。
从上半年业绩利润来看,与光大信托相似“并驾齐驱”的五矿信托虽然利润也出现了下滑,但还能够保持在了行业前
5
位置,然而光大信托却已经跌出行业前
10
位了。
《每日财报》发现,其实
2021
年光大信托的业绩就已经大幅下滑了,只是今年上半年未能停止。数据显示:
2021
年光大信托实现净利润
15.60
亿元,同比下滑
40.28%
。
也是在
2021
年,光大信托管理的信托规模就已经超越“信托一哥”中信信托,中信信托规模由巅峰时期的
2
万亿压降至
9788
亿。虽然光大信托规模超越了中信信托,但净利润却与中信信托相差甚远。
当高光不再,便值得探讨,光大信托为什么会出现如今局面?
成败都源“房地产”
作为信托界的“后起之秀”,光大信托从
2014
年底资产管理规模不足
600
亿,到如今已突破万亿,短短几年时间,增长近
16
倍。这个过程中,房地产一直是它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但眼下却反遭拖累。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
2022
年
1-6
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
68314
亿元,同比下降
5.4%
;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
76847
亿元,同比下降
25.3%
。在房地产市场趋势并不明朗之下,不少信托公司见此情形,都主动缩减了在地产领域中的投资,避免被房企更多的信用风险波及。
但据相关公开数据显示,光大信托在
2021
年投向房地产信托资产已达
916.79
亿元,占总信托比重的
8.37%
。光大信托对外投资公司中直接或间接持股,包含“地产”“置业”字眼的公司,超过了
100
个。正荣、卓越、鸿坤、恒大、融创、佳兆业、阳光城等等多家房企,都在其信托投资范围之内。
这也意味着在
2022
年上半年房地产再度不景气的背景下,光大信托消化掉这部分资产,将会面临很大的压力。
今年以来,由于恒大地产再陷困局,导致持有一部分恒大股权的光大信托不得不起诉恒大,
3
月
13
日,光大信托起诉了太原恒坪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太原恒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太原恒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太原恒颖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运城市恒鑫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不仅如此,本该于
4
月底开始陆续到期的“光信·光坤·锦湾优债
3
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并未按时兑付,规模总计为
3.5
亿元,受托人为光大信托。
除此之外,
5
月份光大信托另一个信托产品也延期。据其官网发布的“光信·光瀛·锦江富贵
12
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第二期)延期公告”披露:项目总规模
9
亿元“光信·光瀛·锦江富贵
12
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第二期)”因投资底层“光信·光瀛·恒盛甬兴
1
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融资人佳兆业商业集团有限公司无法按期履行还款义务,导致本信托计划无法按时退出。
由此可见,地产信托一直都是光大信托重要的战略规划。但在当下,地产风口不再,叠加信托业自身严监管、控规模的影响,去房地产化仍是光大信托需要考虑的重中之重。
亟待推进转型
公开数据显示,光大信托注册地在甘肃省兰州,目前注册资本
84.18
亿元。股东结构分别为:光大集团为控股股东占比
51%
,甘肃省国有资产投资集团占比
23.42%
,甘肃金融控股集团
21.58%
,天水市财政局占比
4%
。
在经营方面,光大信托表示:公司严格按照监管部门下达的“两压一降”要求,合规经营推进存量风险项目化解,保障稳健经营发展。
而所谓的“两压一降”来源于
2021
年
11
月
17
日,银保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信托公司“两项业务”压降有关事项的通知》,对信托投资项目分类进行严格划分、明确“两项业务”压降规模的要求,即继续压降信托通道业务规模,逐步压缩违规融资类业务规模,加大对表内外风险资产的处置。
对于信托公司而言,“两压一降”可谓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对信托业良好可持续发展具有带动作用,但另一方面,监管日趋严苛对信托公司的业务拓展,则带来更大压力。
监管收紧下,对业绩的影响也可以理解。可耐人寻味的是,光大信托的管理规模是逐渐地放大的,而净利润却是逐渐下滑的,由此,其庞大体量背后的风险就值得圈重点了,但据其年报披露,自营不良率仅仅为
0.17%
,这蕴含的信息量就使人浮想联翩了。
实际上,今年上半年,光大信托就曾多次因监管违约问题被点名及处罚。
2
月份,光大信托旗下一款名为“光大信托
-
光鑫
-
优债
333
号集合资金信托”因融资方目前已无力偿还本息发生逾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光大信托也因此被监管部门点名。
还有
5
月份,持续近一年的康力电梯诉光大信托资管产品违约事件有了初步结果,光大信托通道业务被判
100%
连带赔偿,连同大通资管、上海谦宏共同赔偿康力电梯投资款本金损失
3000
万元。
至此可见,光大信托今年的日子恐怕都会不好过。这也能够从侧面体现:在复杂环境下,光大信托的转型成效微弱——业绩“痛苦”就来自于传统的经营模式不能跳离,未能提前做好应对。
而对于改善的方向,也许兼并重组、增资扩股及引进战略投资者是个风险缩小的选择,另外围绕实体经济的需要,还有客户财富管理、财资管理的需要,推进业务创新也不失一个好的选择,但这毕竟都需要较多时间,光大信托来不来得及、能走到哪一步谁都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