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9月3日召开的西安市2020年政情通报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面对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疫情严重冲击的严峻局面,全市上下控疫情、促复产,抓研判、重调度,强举措、破难题,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交出了明显好于预期的“成绩单”。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复工复产 “点对点”输送10289名农民工返城复工
上半年,我市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各级迅速成立疫情防控指挥机构,强化组织领导;建立每日研判、精准调度机制,实施靶向施策;调集最强医疗资源,14天建成西安公共卫生中心应急院区,对确诊病患“一人一专班”,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历时64天实现了本地确诊病例的“清零见底”。
全市始终把机场、高铁站、火车站、高速路口等作为阻击疫情的第一道防线,把社区(村组)作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研发推行西安“一码通”,全力推进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技防智控,筑起了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的“铜墙铁壁”。狠抓口罩、防护服、额温枪、消杀用品等防疫物资的生产、采购和调度,实现了从全线告急到稳定供应的根本转变。加强市场动态监测,重点做好粮油、肉类、蔬菜等重要商品的保供稳价工作,尽最大努力降低疫情对市民生活的影响。特别是西安列入12个进京国际航班第一入境点城市后,面对机场入境人员集中隔离的繁重任务,全市上下实现“一盘棋”调度,有关区县、开发区和市级部门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没有出现一起漏查失管问题。
疫情防控形势平稳向好后,我市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及时出台《有效应对疫情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的若干措施》,从税费减免、援企稳岗、金融支持、优化服务、畅通物流等方面,制定一系列政策,积极推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以最快速度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截止3月1日,全市1521家规上工业企业全部复工,3月9日市级续建项目全部复工。
全市切实做好援企稳岗工作。建立企业用工24小时调度机制和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保障机制,帮助73家重点企业解决用工缺口2405人,“点对点”输送10289名农民工返城复工,38.93万名春节前返乡农民工应返尽返。审批19966家企业稳岗返还资金18.99亿元,惠及职工101.97万人。
并强化财政金融支持,积极落实国家和省上疫情防控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共减少税费38.82亿元。制定出台“金融10条”,为企业优惠利息3.49亿元。截至6月底,全市各级财政投入疫情防控及支持企业复工复产资金共21.28亿元。
强力推进产业发展 9家百亿元工业企业合计产值增长15.3%
上半年,我市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加快现代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两大类11个产业工作专班,由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挂帅,牵头推进现代产业发展,加速构建“6+5+6+1”现代产业体系。
抓工业强实体,着力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编制了八大产业集群培育方案和年度工作方案,加快培育工业产业集群。通过服务包抓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9家百亿元工业企业合计产值增长15.3%,633家规上工业企业产值实现增长或持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在15个副省级城市和9个国家中心城市中均排名第一。
同时,力促服务业恢复。加快生活性服务业秩序恢复,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持续发展。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完成2949.45亿元、增长1.4%,比一季度提高4.1个百分点。叫响“千年古都·常来长安”文旅品牌,推出“云游西安”等系列产品,发布10条乡村精品线路、75家精品和舒适民宿,西安文旅热度持续保持全国前十。正式出台《西安丝绸之路金融中心发展规划》及三年行动计划,派瑞股份和三人行两家公司分别在创业板、主板上市,金融对实体经济恢复的助推作用更加明显。
积极实施粮食高质高效示范、设施蔬菜扩建、特色果业增效、优势畜牧提升、健康渔业发展5项重点工程,确保农业生产稳定。夏粮总产量72.58万吨、增长2.8%,实现丰产丰收,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蔬菜、禽蛋、奶类等供应充足,农产品监测合格率98%以上。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增加值实现121.88亿元,同比增长1.7%,较一季度提高3.3个百分点。
全力抓项目促投资 开工385个项目总投资2915亿元
上半年,我市出台高质量推进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实施意见、2020年市级重点项目建设考核办法和观摩测评实施方案。及时调整重点项目建设目标任务,在年初确定的368个市级重点项目的基础上,4月底调增85个,总数达到453个。同时,将目标任务按月细化分解到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及市级有关单位,完善了重点项目管理机制,为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撑。
组织两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共开工385个项目,总投资2915亿元,年度投资965亿元。举办了两次重点项目观摩测评活动,逐项目协调解决518个手续办理问题,推动313个市级重点在建项目完成投资1795.5亿元,达到年计划的64%;117个新建项目开工率91%,高于去年同期34个百分点。奥体中心“一场两馆”交付使用,国际会议中心、国际会展中心、国际医学中心等14个大项目竣工投运。北斗产业创新中心、远望谷物联网、泛太空国际超算西安中心等一批新基建项目开工建设,新建5G基站5492个。
我市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出台年度稳投资实施方案,定期召开稳投资工作专班会议,分析形势、查找问题、靶向施策。紧盯年度中央投资方向,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三农”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创新驱动和结构调整、民生事业和社会治理、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等6大领域,策划包装了一批重大投资项目,争取中央和省级预算内投资10.41亿元和2.99亿元。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的41%,推动全省投资增长4.7个百分点。
持续抓改革促开放 连续8个月质量评价指标全国第一
新开通3条国际客运航线、5条货运航线,西安咸阳机场航空货邮吞吐量进入全国机场十强。全市大力发展“三个经济”,积极开展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上半年长安号开行1667列、运送货物130万吨,分别是去年同期的2倍和1.9倍,连续8个月质量评价指标全国第一。两项自贸区创新案例入选全国“最佳实践案例”。
全力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积极开展网络招商,先后举办20场网络(现场)签约活动,签约项目261个、总投资3839.99亿元。上半年,实际利用外资43.72亿美元、增长9.2%。紧盯三星、美光、力成等行业龙头企业,跟踪帮扶、上门服务。对投资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商企业的复工复产情况,实行日报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加速“长安号”运贸产一体化发展,推动二手车出口及平行汽车进口,加快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
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我市聚焦“审批项目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快、服务水平最优”的目标,深入推进“放管服”“互联网+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工程建设领域180个事项实现“无差别全科受理”,72%的事项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企业开办实现“一日办结”。同时,优化服务流程,压缩通关时间,降低企业进出口环节费用和成本,不断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跨境营商环境。
全力保民生兜底线 秋季开学建成投运195所学校新增学位19.4万个
坚持优先稳就业,我市成立市、区两级“稳就业”工作专班,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通知》,出台一揽子稳就业政策,持续开展线上、线下招聘,城镇新增就业7.01万人,登记失业率3.61%,未发生规模性失业问题。大力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2476家企业41.94万名职工参加了线上职业技能培训。全市“五上”单位从业人数增长1.1%,比一季度提高1个百分点。
上半年,我市精准发力补民生短板。
全力推进教育强市三年行动计划,秋季开学共建成投运195所学校,新增学位19.4万个。其中新建学校144所,是西安历史上新建学校、新增学位最多的一年,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居前列。启动建设市儿童医院经开院区等12所医疗卫生机构。每周召开调度会,狠抓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强力推进“三改一通一落地”工作,开工改造老旧小区1318个、1999万平方米;启动棚户区城中村改造37个,共拆除641.57万平方米;开工改造背街小巷476条、已完成56条;计划开工的33条断头路全部开工,其中10条已通车;完成架空线落地183.7公里和19处重点拥堵点治理,建成公共停车位5747个。
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三排查三清零”,100项工作任务完成67项,无新增贫困人口。积极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PM10、PM2.5浓度分别下降13.6%、14.4%,空气质量合格天数121天,同比增加19天;重点监测的19个主要河湖水体稳定达标率95%以上,渭河、灞河等3个国考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或Ⅲ类;新增生态水面550亩、城市绿地682万平方米,新建绿道177公里。持续推进金融领域风险防范,扎实开展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加快网贷行业风险出清。(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端)